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遗产 >> 在记忆里行走的虎头鞋

在记忆里行走的虎头鞋

    

   在记忆里行走的虎头鞋


                  作者:周欣


在不知不觉中,儿子又长高了不少,貌似没几个月好多小衣服就已经变短变小了。儿子打小经常穿亲戚、朋友家送来的“百家衣”。趁着周末,我也收拾一下,把比较新的小衣服送给朋友家的孩子穿。收拾到衣柜的最下层时,看到有一个很旧的纸盒。咦~~里面是什么呢?我带着一丝疑惑打开了纸盒,两双半新的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虎头鞋映入眼帘。这两双小虎头鞋是儿子小时候穿过的,是我奶奶去世前为重孙子做的。捧在手里,泪水模糊了双眼,记忆的潮水打开了闸门,奔流到三十年前。

我的奶奶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传统的农村妇女,她不仅会做各式各样的布老虎,还会做精巧可爱的虎头鞋。她做虎头鞋的手艺在十里八村相当有名,左邻右舍谁家只要有小孩出生,家长都会过来讨要一双虎头鞋。广结善缘的奶奶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只要邻里来讨要,她总是撩起蓝布围裙擦擦粗糙的手,笑呵呵问道:“说吧,是男孩穿还是女孩穿?”(听奶奶说男孩要穿大红色鞋帮的,女孩则穿绿色的鞋帮的)知道性别后,奶奶急忙走进屋子里,打开她专门存放虎头鞋的红木箱。这红木箱可是奶奶最珍贵的嫁妆,里面摆满了奶奶亲手缝制的琳琅满目、色彩艳丽、神态各异的虎头鞋。只见奶奶从里面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双适合的虎头鞋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双手把鞋子递到邻里手中,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便接着干家务活儿:洗衣、择菜、淘米、纳鞋底、绣鞋帮……


做虎头鞋的第一道工序是剪鞋样,先在袼褙(用多层旧布料加上浆糊晒干的厚布垫)上裁下鞋底和鞋面的形状,然后把鞋底用白布紧紧的蒙起来。第二道工序是纳鞋底。奶奶先用锥子尖顶住布面, 再用力穿,锥子穿透整个鞋底,又用力转一下锥柄,将锥子拔了出来,手指捏着针一下就穿过了刚刚扎过的孔,最后将线勒紧,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一只鞋底估计有百余个这样的小针码组成。“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是形容冬至后白昼渐渐长了,这一“线”就是妇女纳鞋底时抽出的一根线的时间。第三道工序是做鞋帮,奶奶经常用大红色或碧绿色的金丝绒布做面料,再用白色的布做内衬,用五颜六色的彩线,绣上可爱的小虎头。奶奶绣的虎头是最精美的了。

你瞧,小老虎长着黑黑的大眼睛、粉嘟嘟的脸蛋,虎脸上还有两抹传神的虎须,动起来一颤一颤的,再加上头顶那个金光闪闪的 “王”字,这小老虎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了。鞋帮上面还绣着云朵图案,十分精致。要做成这样的一双虎头鞋帮,至少要花大半个月的时间。第四道工序是绱鞋。绱鞋时要先把鞋帮和鞋底的两端先固定在一起。奶奶总是先用针尖挠挠头皮,再用针沿鞋底的外围缝一个稍小的针距,用较粗的线把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细小的针脚,均匀的排列着,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的结实。


奶奶总是带着老花镜,在油灯下身心入境的为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做着一双又一双的虎头鞋。几块废弃的花布,几缕丝线,一把剪刀,一根细针,在奶奶的手里剪来缝去,便做成了一双双精巧无比的虎头鞋。我从小就听村里人啧喷啧赞叹:“你奶奶神了,孩子只要穿上她做的虎头鞋从不会被鬼神吓到。”更有人传的神乎,说是孩子受到惊吓,成了夜啼郎,经好多大夫看过都不见效,可是穿上奶奶做的虎头鞋,奇迹般地好了。这自然是迷信的说法,但也反映了奶奶做老虎鞋的技艺已深入人心。虎头鞋上寄托了人们驱鬼辟邪的美好愿望,洋溢着老一代农民对子孙自然淳朴的真挚感情,穿上它会保佑孩子没病没灾,平安健康。


奶奶在73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身子骨远不如原来硬朗。眼花的更厉害了,手也哆哆嗦嗦的,走路也已经离不开拐杖。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奶奶怎么也不愿意停下她勤劳的双手。她对我妈妈说:“我能看到光亮的天已经不多了,我要给孙子、孙女们每家的孩子做两双虎头鞋作为祝福送给重孙子们!”那时我才8岁!她老人家带着高度老花镜,哆嗦着双手一针针,一线线地纳鞋底,缝鞋帮,绣虎头……每一针都凝聚着奶奶满腔的爱,每一线都融入奶奶浓浓的情。奶奶共有八个孙子孙女,在临终前的一年里,她又亲手缝制了凝结她老人家心血的十六双虎头鞋!


在我国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布老虎是一种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 。它既是很好的儿童鞋子,儿童玩具,又是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极具乡土气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布老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古以来,被誉为山林大王的老虎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自然界的强者。而老虎不仅勇猛无敌,而且对自己的幼崽特别保护,因此,人们把虎作为生命的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人们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


做虎头鞋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但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已经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几乎没有孩子再穿虎头鞋。

所幸,沛县出了一位痴迷虎头鞋艺术的张振华老师,在张老师多年辛勤的努力下,虎头鞋的工艺又重新焕发出活力,并成功申遗,而且还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听课和认真动手制作的样子,我心中泛起一阵欣慰的涟漪。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