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急需规范课外培训市场,淘汰不合格培训机构,让合格机构健康发展,就能起到部分降温作用
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培优班、强化班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校外培训班市场火爆,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大有喧宾夺主取代公办学校之势。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1月3日《半月谈》)。
课外培训过热,早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虽说课外培训弥补了义务教育的某些不足,但这种现象过热,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家长经济负担,也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为很多课外培训班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设的,即为了考试而培训。所以,急需有关方面给课外培训热降降温。
降温显然需要对症下药。不少专家已经指出了课外培训过热的病因,也开出了不少药方。比如,针对择校热导致的课外培训热,需要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针对重考试、轻课堂,理应改革教育体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针对秘考点招掐尖等现象,也有人提出了对策。
现在的问题是,这类建设性意见何时转化为改革方案或具体行动?显然,课外培训过热现象早已存在,很多改革建议也早已提出,但实际情况是,这方面的改革意识、改革力度、改革效率与公众期待存在不小差距。当下的课外培训市场仍有升温趋势,几乎看不到任何降温迹象。
虽然多地教育部门在为学生减负,比如规范家庭作业等,但减负效果不容乐观。原因之一是,限制学校布置家庭作业后,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却被各种课外培训给填满了。这固然与家长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心理有关,但根源还在于应试体制,这给了很多课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的条件。
笔者以为,既要千方百计地推进应试教育改革,也不能只靠应试教育改革给课外培训热降温。比如说,规范管理课外培训市场就能起到部分降温作用,因为课外培训过热与这个市场长期不规范有很大关系。相信不少家长就是被课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忽悠进培训班的。
举例来说,很多课外培训机构在招生时都宣称在自己的培训班可以考级,考级在中考、高考中可以加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中考、高考的加分项目如今已经被取消。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声称自己的老师是名师,这些名师其实是培训机构自己包装出来的。培训机构这些虚假宣传也往往达到了目的。
对任何一个市场,只有规范管理才能让其健康发展,才不会出现过热等问题。以深圳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的课外培训机构有2000多家,但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教育培训机构只有461家,多数培训机构属于无证经营,那么这些无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就会造成过热问题。
所以,急需规范课外培训市场,淘汰不合格培训机构,让合格机构健康发展,就能起到部分降温作用。同时,要规范管理公办学校尤其是公办名校,防止公办名校与培训机构沆瀣一气。当然,这些都是治标,改革应试教育才是治本,但治本需要一个过程,治标可以先行。
所谓规范课外培训市场,首先是所有课外培训机构都必须经过教育部门批准,批准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其次,为课外培训机构和教师制定基本行为规范;再者,建立黑名单制度,必要时将违规机构直接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