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记忆|琴界大家之刘少椿
世界非遗文献博物馆
中国古琴文献博物馆
和乐堂子祯琴馆
(特约记者 趙志丹)琴者,可以美资容,可以摄人心,可以观风化,可以通天地,一入琴道仰高山,从此溪流看云淡。
刘少椿者,广陵琴派之大家,因善弹樵歌,又名“刘樵歌”。少经商,从其父茂椿,足迹遍于大江南北,逢人遇事,不可胜数。及壮,其父丧,遂接手家族盐号。当此时也,逢天下之大变,帝制消亡,军阀混战,商贾难以为继,百姓难以维生,良田荒没生杂草,墙垣斑驳梁柱倒。盐号式微,童仆渐离,而世风日下,入不敷出,终难支撑,不得已,闭号停业,浮财尽散于旧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时运不齐,春秋之间,富贵随流水,唯有昔时幽梦,常在睡时浮现。少椿历经波折,心陡明悟,不再劳心追寻过眼名利,虔心修学,醉心于修心之道。拜孙绍陶为师,抚七弦之音。因天资过人,勤学苦修,几度冬夏,便穷琴曲之妙,出入无人之境。右手下指刚健如风,左手吟猱细腻圆满,琴风稳如磐石,飘若流云,厚重之处如泰山直立,憾然不动,轻盈之处如九天玄鹤,灵动千里。
刚入琴道,便献艺于众名家,一曲《樵歌》,起伏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在座琴者,无老无少,无高无低,皆张口瞪眼,惊为天人,此曲之后。刘樵歌名于当世。
弹琴不修身,不如去唱戏。少椿鼓琴,身心俱入,旁若无人,人来不迎,人走不送,纵使天崩地裂,一曲不完,岿然不动。技艺之法,已然炉火纯青,而德操之厚,肃然起敬。岁月困苦,颠沛流离,饥寒不定,少椿毫不介意,终日鼓琴,神鲜而意闲,视专而思静。
一次,炮火连天,众人皆避难于乡野,拖家带口,米油锅灶,棉麻衣被,杂物堆于山,而少椿独携琴一张,世人皆笑之为“琴痴”!少椿不悲反喜,曰“能为琴痴,此心足矣!”
少椿博采众长,集广陵之大成,终成一代大家,琴音跌宕起伏,拿捏得当,清淡则若烟云出岫,劲疾则若飞瀑流泉,非常人之所能及。究其因,盖其心无世俗之浑浊,一心向琴而已!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