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上海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昨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介绍了上海建设一流文化设施、构建全球卓越城市文化软实力等相关情况。 据透露,沪上公共文化设施布点逐步到位,已基本形成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正不断完善。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市区两级群艺馆、文化馆24个,开放运营的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6个,农家书屋1514个,居委活动室3952个,村委活动室1265个。与此同时,上海依托活动体系配送体系信息化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场馆使用效率,使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部分热门时段实现了满载运行,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其中,2016年3月正式上线的文化上海云App,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近170万,累计发布各类活动信息22.3万场,服务人次超过2200万。 得益于免费开放力度的加大,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参加各类活动,正成为不少沪上市民的生活方式。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美术馆77家,其中国有18家、民营59家,均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市125家博物馆中,80%以上实现了免费开放。而全市所有的图书馆均已纳入一卡通服务体系,每年服务人次超过3400万。 作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产业发展指标较明显的文化设施,沪上电影院逆势上涨的态势十分明显。从去年底开始,上海的影院和银幕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有影院293家,银幕1672块,座位数241739个,与五年前相比,分别增长40%、52%、42%。 十二五以来,上海剧场设施建设的总量稳步增长,新建改建或功能拓展后投入使用的专业剧场有20余个。目前,本市持《营业性演出场所备案证明》的各类剧场141个,其中主营演出的专业剧场69个,兼营演出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72个。2016年,全市50个主要专业剧场每年举办演出近9000场,吸引观众近600万人次。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中心城区,优秀演艺资源还在向郊区辐射扩散,比如已经建成的有闵行城市剧院、嘉定保利大剧院,正在规划和建设的还有奉贤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青浦虹桥百老汇剧场群、宝山长滩音乐厅、樱花大剧院等。于秀芬透露,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将在上海举办,覆盖全市各区的专业剧场布局,让市民有望在家门口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