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家住那莲古街上的70岁壮族妇女杨桂珍把精心准备了大半年的手工艺品,一一摆上花台,置于屋前,供人观赏。
作品中,一针一线绣出的“鸳鸯戏水”彩绸栩栩如生,稻草竹枝搭建的“阿牛哥”住所模型让人对牛郎织女故事充满神往,叹为观止的还有当地特有的“点米成画”——用染色大米及芝麻作画,在纸面上拼出各种精美图案,原生态地展现了壮家女的心灵手巧。
不仅是杨桂珍,那莲家家户户的妇女姐妹们都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摆出来“赛巧”,评一评、比一比,看看谁家的手巧。这就是那莲古圩传统“赛巧节”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展示手工技艺制品,评出多名“巧女”。
据了解,那莲古圩“赛巧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那莲北帝庙宇竣工举行庆典活动,在庆典活动中首次赛出“巧女”,此后每年的“赛巧节”便成为名副其实的赛巧选巧女的传统节日。2014年,那莲“赛巧节”被纳入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那莲“点米成画”第五代传承人曹文碧女士介绍说,“赛巧节”除了评比“巧女”,还会举办拜祭仪式、民俗表演等活动,表达那莲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为弘扬中华民族邻里友善、和睦共处的传统美德,今年“赛巧节”还增加了“七夕家宴”的环节。街圩上,各家各户开桌设宴,款待八方来客,共同祈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记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