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里一篇《科学家给出惊人答案:中国人为什么要喝白酒?》的文章,让中国的酒鬼们兴奋异常,尤其是文中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的观点,更是为酒鬼们增加了继续开怀畅饮杯中陈酿的理由。但是,这篇文章中的一系列说法究竟是否靠谱呢?
中国人都是虚寒性体质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文中在证明中国人适合喝白酒时,先抛出了中国人体质偏寒的论述。但事实上,迄今为止并未见古今哪位中医在哪本书里有过这样的论述。中国古人多是被动偏素食,动物蛋白摄入偏少,这是实情。但要虚,也是气血阴阳俱虚,没听说光是阳气虚者。况且人和人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现代人的营养状态更多体现为整体不均衡,如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1.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按中医的说法,肥人多痰湿,咋就一口咬定当前的中国人,不管大江南北,大都是虚寒性体质呢?
因此据中医分析,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是虚寒性体质这句更是无稽之谈。肿瘤的病机中医多责之于气滞血瘀,典型的脾瘅即糖尿病的病机更以阴虚燥热为特点,现代心血管病的中医辨证就更复杂,既有寒凝也有痰浊血瘀。这个虚寒体质是万病之源说,恰似前几年流行的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谬论的翻版,不值一驳。
葡萄酒偏寒是谬论,所有的酒都是热性的
红酒在文章中成了被攻击的对象,理由是红酒即葡萄酒的原料偏寒性,酿出的酒也偏寒,这也明显是错误的说法。首先,中医食疗学里的葡萄是平性而非寒性;其次,无论制酒的原料是谷物还是果实及其原来食性如何,酿成酒后就都变成热性的了。所以清代医家章穆直言凡酒皆热,天下未有性凉之酒。王孟英也说,无论米酒、葡萄酒还是烧酒(即白酒)在食性上只有程度差异而无性质相左:酒性皆热,而烧酒更烈。
另外,喜欢《红楼梦》的人有可能会记得宝姐姐劝宝弟弟的话,说喝冷酒写字会手抖。那么,古人饮酒的习惯究竟是冷饮还是热酌?
事实上,除了祭祀敬神和入药治病,起码在唐代之前,国人饮酒都是冷着喝。《周礼天官冢宰食医》条和《礼记内则》里都有饮齐(剂)视冬时之说,这里的饮即指米酒,视冬时就是说酒的温度要像冬天那样冷才好喝;《楚辞招魂》和《楚辞大招》篇中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和清馨冻饮,不啜役只的记述,也是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因为酒性热,冷着喝可矫正其部分燥烈之性,正好适宜于多数人饮用。
喝白酒跟提升中国男人的体质没有关系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我国国民体质各项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但成年男性体质达标率下降0.1%。文中这个对中国男人体质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确实做过国民体质监测,也确有成年男性体质达标情况不佳数据。但人家主要查的是皮褶厚度、腰围、体重、臀围、胸围、身高、台阶指数、握力、肺活量、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纵跳、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和选择反应时等系列指标,这里的体质是指个体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与所谓虚寒体质八竿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靠喝白酒让男性更高、更快、更强无异于缘木求鱼。有研究结果证实,摄入酒精并不能改善运动时的生理功能,饮酒后肌肉的工作能力反有可能下降;如在寒冷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竞技时,酒精会损伤人体温度调节功能;饮酒的运动员更易疲劳和脱水,在长距离的耐力项目中成绩更差。在一些强调反应速度的运动项目中,由于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饮酒的运动员劣势更大。
传统入药的酒是米酒而非白酒
文章的观点还有:白酒在中国古代最早是药,并不是饮食的一部分,最早喝酒是用来治一些痹症,比如胸痹,就是现在说的冠心病。果真如此?错!《汉书食货志》确有酒为百药之长说法,但传统入药的酒是米酒而非白酒。如明代李时珍说,酒的原料、制法和浓度不同,但只有糯米加白面酒曲制成的米酒才能入药,酒有秫、黍、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药用。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确有两个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子瓜蒌薤白白酒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就是用7升到1斗白酒直接煎煮瓜蒌、薤白、半夏等中药,浓缩到2-4升后让病人分次喝。方中诸药加上米酒,辛能宣散,甘能缓中止痛,恰好对症。按古今度量衡换算,10升等于1斗,东汉的1斗相当于现代公制的2000毫升。方中酒量用到7升到1斗,约折合公制1400毫升及2000毫升。
现代所谓白酒特指以谷物为原料,加酒曲发酵后经蒸煮、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因其酒精浓度高,见火就着,古代又称烧酒或火酒。试想以上述两方中加上2升酒精含量60%的酒来煮药,实属罕闻且与临床不符。关键是,张仲景那会儿,国人还不会酿蒸馏白酒呢。
白酒其实是古人不待见的阿刺吉
那么,文章提到的白酒产自中国的说法有依据吗?真相其实是:最早的白酒是外来货叫阿刺吉。蒸馏白酒到元代才从西域传入中原。元代蒙古族御医忽思慧介绍说,此酒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刺吉。明代李时珍也讲:火酒,阿刺吉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阿刺吉为阿拉伯语araq的音译。关于蒸馏制酒法,据1975年河北青龙县出土的铜制烧(蒸)酒锅的试验和鉴定,确认应不晚于金世宗大定年间,相当于南宋高宗到 孝宗时期,此与《本草纲目》中言烧酒自元时始创其法相符。
那么,古人真的会用白酒养生吗?错!酒在中医里既是药,则不宜平人长期久服。据笔者统计,古代药酒多为治病并非养生。古人尤其不待见白酒。忽思慧认为它大热,有大毒,李时珍更指称其为纯阳毒物也。喝多了不仅伤胃、伤肝(胆)、伤心,还会折寿肠烂而亡,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
章穆老人更痛心疾首地控诉:凡酒的害处,烧酒都有过之无不及,嗜酒者不仅会七窍流血,还会长疼痛难忍的疔疮疖肿。你爱饮白酒,落得如此惨状死不足惜,关键还浪费粮食、祸害百姓,简直大逆不道啊。清代曹庭栋更指出,烧酒会损伤真阴,一定要戒除。
喝白酒并不能减肥、消愁、开胃
那么,文中说到的白酒的好处,诸如减肥、减压和开胃的说法又有多少含金量呢?
首先说白酒能不能减肥?别逗了,喝酒增胖还差不多!酒精饮料可提供较多的能量,特别是高度的白酒,但这能量并不能补上男人的阳气,而只会增加脂肪的储存。虽然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换为脂肪,但其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在体内代谢。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时,机体就会将由酒精而非其他食物来源所提供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在体内贮存。
目前,中国男性的每天酒精摄入量已经达到37.9g/d,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低于25g/d的建议摄入量。长此以往,如果患上酒精性肝硬化,血清中的男性激素水平降低,雌性激素水平上升,还会出现男性女性化倾向:乳房发育,皮下脂肪增加,那中国男人就更惨喽。
那么,饮酒减压吗?虽然一代枭雄曹操留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名句,但到唐代李白那儿,这理儿就掰过来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饮酒后,宿醉的效应一直会持续16个小时以上。醉酒清醒后,由于受到酒精毒性、脱水等影响,人会出现沮丧、抑郁等情绪,并感到头痛,口渴和易惊。因此以酒浇愁无异饮鸩止渴,难怪一代酒仙出此慨叹。
另外,白酒可开胃消食,增进食欲的说法也没有道理。常言道酒足饭饱,饭前喝杯开胃酒,似成餐桌惯例。其实,古人喝酒多在饭后,抹抹缝而已,古人称之为酳(yn),就是用酒漱漱口的意思。饭后饮酒,既不伤胃,也延缓酒精的吸收,还能控制酒量,不失为聪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