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网约车新政落地 央视记者体验打车难

网约车新政落地 央视记者体验打车难

 从21日起,北京市将正式开始实施《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目前已有滴滴、神州、首汽约车、飞嘀、易到等五家网约车平台,获得北京区域经营许可。

 5家平台公司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规定,主动提出网约车平台许可申请,提交申报材料,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接受政府部门许可审核。《细则》中明确提出了京籍人员、京籍车辆的规定,要求接入网约车平台的个人和车辆,须经过审核,具备相关资质后方可上路营运。

 其中,要求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1.8L;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含新能源车。在价格和营运规范等方面,网约营运车辆也将与传统出租车错位发展,形成差异化经营。

 北京市交通委交通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逐步推进车辆和驾驶员持证上岗的工作,目前已组织了多轮驾驶员考试。

 新政过渡期将止 网约车们咋样了

 去年12月21号北京市出台网约车新政,并为政策留了5个月的过渡期。明天过渡期将正式结束,如今网约车市场如何?司机们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北京市网约车新政要求京人京车,从事了两年网约车工作的张先生,正好完全符合要求,面对即将落地的新政,他表现得比较乐观。

 可能司机减少了,活也多,这样我们的利润会更大。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现在活儿比之前多了,他每天都会多跑几单,下一步他打算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考试,让自己的这份工作真正走向正轨。

 而同样开专车的小张则显得比较无奈。之前从事地产工作的他,在两年前成为了第一批的网约车司机,当时还特意为此买了辆新车。

 司机张先生:从2015年开始干的时候就觉得比我之前工资要高了,那时候收入还行吧,两万多点。现在说实话没什么打算,先看下再说。

 当时,对于这份工作收入小张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网约车新政落地以后,由于本人不是京籍,马上他也不能再接单了。

 新政落地 乘客反映打车难

 面对新政落地,司机们有喜有忧,而不少乘客则反映打车变难了。

 在网约车新政过渡期,部分网约车平台就开始逐步不向不符合规定的司机派单,运营车辆少了,乘客的直接感受就是打车难。

 采访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叫车的时间长了,有时甚至要加价才能叫到车。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和夜间时段,尤其是比较边远的地方,都很难叫到车,同时价钱也比之前高了,和出租车持平甚至还要略高一些。

 记者体验:打车到底有多难

 在采访中,不少乘客表示现在打车又变难了,那到底有多难呢?什么时间最难?记者也进行了体验。

 早上8点半左右,记者在北京市西三环附近,首先尝试用叫车软件叫出租车,30秒无人应答后,软件显示将优先为您叫车。但是20分钟过去了,记者先后多次发送订单,但是始终无人应答。

 除了早高峰,记者在乘客普遍反映打车难的夜高峰,再次进行了体验。晚上9点,记者在位于北京西二环的金融街附近,尝试发送订单呼叫出租车,虽然叫车软件显示已经通知了200多辆出租车,却始终无人接单。

 随后,记者尝试加价10元叫车,但是依然没能叫到出租车。半小时后,记者尝试发送订单预约网约车,而软件则显示,由于此时是叫车高峰期,车费将溢价1.3倍。发送订单后,大约五分钟左右,终于有了应答。

 新政实施 打车难重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对于即将实施的网约车新政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看法。

 乘客:我还是喜欢网约车刚出来那阵儿,又便宜又方便。

 乘客:我个人坐网约车主要考虑比较安全和方便,司机是不是北京户口,对这两个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乘客:我最关注的是安全问题,哪里的车或者是哪里的人,我觉得无所谓。

 乘客对于新政看法不一,但是大多表示现在确实不如网约车刚出现时便宜便捷。

 专家认为,网约车市场趋向于规范化,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之前的超便捷、超便宜只会出现在短期内,不可能一直持续。

 管理需因地制宜 不宜千篇一律

 目前,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地都相继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而这些细则基本上都对网约车平台的运营车辆和人员进行了严格规定。

 据统计,目前73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中,超八成要求网约车驾驶员有本地户籍或居住证,九成要求网约车为本地号牌或本地登记注册,40多个城市对网约车轴距提出标准,并给出了网约车指导价。

 专家认为,在二三线城市和大城市的远郊区县,并不是非常拥堵的地区,很多都运力不够,无法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和大城市一样限制网约车的户籍和车型,并不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网约车管理还需因地制宜,不宜千篇一律。

 便捷出行乘客也需转变思路

 网约车市场规范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百姓的出行。

 虽然目前网约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不如以前便捷,但是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以及公共交通的发展,一个立体结构的交通出行网络也正在逐步搭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