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访谈 >> 雷永胜:“使命型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

雷永胜:“使命型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

  任何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都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的支撑与推动,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于,人才的培养必然滞后于行业的需求;专业人才需要系统化的培养,受师资力量和时间因素的制约。然而,行业的现实需求往往是非常迫切的,于是便出现了众多的短训或速成班。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外语人才十分匮乏,于是各类外语培训班盛行一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增大,财务培训班随即便遍地开花。
  对人才的需求还衍生出一系列人才争夺政策,比如全球迈入信息化时代之后,IT人才炙手可热,澳大利亚政府甚至为IT人才移民设置了专门的绿色通道。
  当前是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众所周知,三十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带来了高速发展与繁荣,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这使得政府亦将改革的重心逐步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中来。尤其近年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对社会组织改革和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部署。2014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第一次在如此高的层面,以如此大的力度对公益慈善事业予以前所未有的鼓励和支持;2016年9月1日,《慈善法》的实施又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善的新时代。
  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公益慈善行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意味着整个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目前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缺乏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高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行业内相互挖人,人才跳槽频繁这一现状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与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需求形成巨大差距。
  老牛基金会致力于推动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老牛基金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批民间慈善组织之一,在自身的公益慈善实践和发展中,对于行业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更是深有体会。那时候,我们自己不会管理运营基金会,又找不到会管理运营的人,只能紧跟中国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这些行业老大哥的脚步,学习他们的做法,一块儿做了很多项目。
  为了使自身乃至更多的行业同仁能够早日摆脱这一局面,老牛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动慈善立法、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设立并支持慈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创办国际慈善论坛等项目活动,促进公益慈善行业整体发展。其中,人才培养是我们最为重视的、着力最大的一块。其中,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是老牛基金会联合中美四家慈善机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发起成立的,也是希望借此平台促进和推动公益慈善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培养使命型公益人才
  时事所致、大势所趋。可以说,成为或培养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专业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公益人的使命。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为行业培养使命型公益人才?简单来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机构自身要进行日常的长效培养
  工作实践和经验分享可以说是最为便捷、成本最低的人才培养方式,团队成员既不必脱离工作,又能在实践和分享中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公益慈善同仁不妨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尽可能地在日常工作中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交流、分享的机会和条件,注重知识的汲取与经验的积累,并形成一套长效的学习和激励机制。
  以老牛基金会为例,一是我们设立了周四学习例会制度,各部门、同事轮流作为讲师,进行知识普及和工作经验分享。二是月度例会上以管理层点评的形式,就每个部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点评。三是个人学习推荐的形式。每人每月向部门主管分享一篇公益慈善方面的文章,部门主管再从中甄选一篇推荐给上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再从中甄选推荐给高层管理人员;整个团队自下而上,在分享、甄选中不断学习。四是每两月组织一期老牛益讲堂,邀请行业专家、合作伙伴莅临分享,全体员工、志愿者和社会公益热心人士一起听讲、互动。此外,我们还设立了英语培训激励机制,针对80后、90后员工,每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两次英语培训,提升听说能力。同等条件下,谁先达到考核标准,就提升一级工资,并择机送往国外交流学习。
  牛根生先生在创办和管理蒙牛期间,有一句箴言: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二)行业平台和资助型机构设立的短期培训
  目前,多数行业平台和资助型机构已主动肩负起支持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发展的使命,开展类似于慈善千人计划老牛学院、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小鹰计划、公益星火计划、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这些项目,整合优质的师资力量,短期、集中强化培养专业人才,以缓解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大学乃至中小学教育的普遍系统性培养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行业的人才供给问题,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是最为有效、长远的方法之一。虽然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或研究机构开设有公益慈善管理本科专业、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等公益慈善相关学历教育,但是公益慈善作为一个专业还尚属空白,公益慈善事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尚待发力。
  此外,从公益慈善行业的自身特性来看,我个人认为将其纳入中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也是很好的方式。当然,绝大多数学生将来未必会选择公益慈善专业或从事相关工作,但经过这方面的学习和熏陶,起码会让他们成为具备正能量的人,并有机会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将这份正能量传递出去,撒向整个社会。这或许能够成为提高整个社会和民族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未来,老牛基金会将继续以渡人渡己,心怀感恩;树人树木,责任天下为宗旨,以教育立民族之本、环境立生存之本、公益立社会之本为使命,为公益慈善行业培养人才,促进行业发展,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整理:谢舒)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