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刘雨欣连登春晚元宵舞台 荣献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王塘5000渔民放海灯 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民间传说的海神娘娘生日,也是龙王塘沿海渔民们一年当中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昨晚,5000多渔民走出家门祭奠海神娘娘,祈求新一年的平平安安、吉利丰收。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昏时,龙王塘港里渔民们敲起了锣鼓,扭起了秧歌,每年这个时候也会有上千名游客从大连市内、旅顺和周边城市来到这方渔港,感受淳朴民风和喜庆气氛。暮色刚起,渔民纷纷走出家门,把精心扎制的海灯和各种祭品运到码头边,支起供桌,燃起鞭炮,祈求海神娘娘继续为他们带来丰收和好运。一时间宽阔的渔港被海灯和烟花染成了一个五彩绚丽的世界。岸上的烟花与船上的烟花交相辉映,如天女散花,似火树开放,深邃的夜空亦被映得五光十色、灿烂无比。

据了解,在辽南黄海沿岸以放海灯的形式祭拜海神娘娘的民间习俗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11年1月,龙王塘海灯节正式列为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70多岁的王兆青老人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每年这个时候他家也会扎起海灯祭拜海神,老人总是和儿孙们一起上阵,裁木条、做龙骨、糊船体、装海灯、贴福字,在忙碌之中也能尽享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老人说,如今他这个传承人也得与时俱进了,每年孙子们总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海灯是一年比一年精致了,声光电,甚至无线电遥控技术都用上了,给传统民俗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施放的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

据民俗学者考证,海灯节所要祭拜的海神娘娘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妈祖,在我国北方只有大连地区还保留着祭拜的习俗。民俗学者秦岭认为,妈祖信仰从福建莆田传播到了大连大约在元代,并与本地的一些海洋信仰产生了融合,正月十三放海灯其实就是南北海神信仰融合的结果。在世界各地,祭祀妈祖生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过用放海灯这种形式来祭祀的,只有大连这里才能见到,其中又以龙王塘地区和庄河石城岛规模最大,保留的传统基因最多。

记者从龙王塘街道了解到,为了把扎海灯这一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下去,街道相关部门投资十余万元在龙王塘中心小学创办了海灯文化青少年传承基地,将海灯制作列为校本课程和重要的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定期举办海灯制作竞赛、展览,让这一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与往年相比,今年现场少了焚香烧纸和燃放鞭炮,多了以鲜花、供果等为主的“绿色祭拜”。以往有的渔民图方便多用彩色塑料布、电池灯装饰海灯,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认识到这些材料对环境污染巨大,于是今年更多的渔民则选择使用绸布、蜡烛、可降解泡沫等无污染的材料扎制海灯。


编辑:小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