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运海
收到的《烈士证明书》
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阆中(微博)籍战士蒲仕平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战争结束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蒲运海盼着与儿子团聚,等来的却是一张《烈士证明书》。没看见儿子的遗体和墓碑,固执的老人坚持寻找了38个年头,依然杳无音信。
27日,记者获悉,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云南烈士陵园里发现了蒲仕平烈士的墓碑。得知这一消息后,已经86岁高龄的蒲运海激动地落下了眼泪,他告诉记者,趁自己还走得动,想去看看埋骨他乡的儿子
儿赴战场 父亲等到一张烈士证明
早些年,人们都羡慕蒲运海命好,24岁就有了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妻子温柔娴淑,母亲善良慈祥。然而造化弄人,27岁时,蒲运海妻子因病去世,当时二儿子蒲仕平只有三岁。
为了孩子和老母亲的幸福,蒲运海没有再娶,守着母亲和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相依为命。蒲运海起早摸黑,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母亲去世后,他又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1976年,有着远大理想的蒲仕平选择了报国参军,然而才刚刚3年时间,却传来年仅24岁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的噩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蒲运海坚强的撑了下去,他希望儿子牺牲后,能够落叶归根。1979年春天,蒲运海对前来慰问安抚他的部队首长及当地相关部门领导提出:想去看看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而当时战争还没完全结束,蒲运海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没有看到儿子的任何遗物,蒲运海捧着一纸《烈士证明书》肝肠寸断。
年年岁岁,日复一日,蒲运海天天站在山头高处望着有云的南方,他心里默默盼望着儿子只是失踪,并不是牺牲了。只要停战了,儿子就会回来
这一等就是38年,蒲运海从人生的中年等到了老年,腰驮了,头发也白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我的儿子,哪怕只有墓碑,为他扫扫墓也好。蒲运海虽然年事已高,但渴望在有生之年到儿子的埋骨地,亲手为儿子扫墓的心愿却一直没有改变。
多方援手 老人找到儿子埋骨地
为了寻找儿子的埋骨地,蒲运海先后多次前往民政部门查询,都因时间太过久远,也没有儿子部队和战友的联系方式而宣告失败。近年来,随着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信息得以快速汇聚和扩散,为寻找蒲仕平烈士提供极大的方便。
2016年冬,曾在阆中市政府机关工作的蒲仕川偶然在网上看到云南烈士陵园祭拜英烈的帖子后,马上和发帖人取得了联系。当《寻找蒲仕平烈士》的消息经微信传播后,立即引起了当年参战老兵的关注,云南省当地爱心人士积极行动,先后多次前往文山州及红河州烈士陵园逐一走访查询。
在屏边县烈士陵园中,只有一座烈士墓上的名字和籍贯为:四川省阆中县(注:现为阆中市)。这座没有具体乡镇的烈士墓引起了爱心人士的注意,但墓碑上烈士的名字叫卞仕正与蒲仕平三字相差甚远,爱心人士根据墓碑上刻留的部队番号和战役简介,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了当时参战人员及阆中市民政部门,对烈士身份进行确认,经阆中民政部门核实,阆中籍参军人员及烈士名册上均无此人,只有蒲仕平烈士至今没有找到墓地。
云南的爱心人士又将烈士墓碑拍照后发到蒲仕平生前的战友及委托寻找人手中,墓碑上的照片清晰可见,大家一下就认了出来,墓中安葬的烈士正是当年在战场上牺牲的蒲仕平!当蒲运海老人看到自己儿子的照片后,虽早有准备,但还是忍不住抹眼泪。
最大心愿 赴云南为儿子扫墓
蒲仕平为何变成了卞仕正?曾经当过教师的蒲仕川道出了原委。原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简体字,标准的蒲字被简写成卞字,平字变正字可能是写有军人个人信息的部位残损或模糊造成。简体字刻上墓碑,让烈士的亲人苦寻了38年,在这一刻终于画上了句号。
尽管38年过去了,当年和蒲仕平一起浴血奋战的参战老兵并没有忘记长眠云南的英雄和他们的亲人。蒲仕平的父亲还健在,今年都86岁了。2017年春节,全国各地的参战老兵纷纷给父亲蒲运海打去电话,问寒问暖,关怀备至。蒲仕平烈士当年的战友还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往四川省阆中市凉水镇薛家沟村看望慰问蒲运海,送去了参战老兵们的一片心意。
儿子的战友们和爱心人士的关怀给蒲运海老人莫大的心灵安慰,让他度过了38年来最宽心的一个新春佳节。趁着自己现在还能走,我想亲自为儿子扫墓,告诉他,父亲来看他了。蒲运海说。
据了解,在蒲仕平牺牲后,阆中市也为烈士父亲提供了政策性的优抚保障,近年来,又为老人办理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了老人衣食无忧。(王波 记者 陈高洁 文/图)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