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宏(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2017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提案关注失能老人,呼吁加大对4000万失能老人帮扶力度。
在这份关于加大对失能老人帮扶力度的提案中,陈俊宏指出,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和帮扶失能老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失能老人近4000万,由于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家庭差别等,失能老人的照顾护理差别也较大。他特此建议: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并在政策给予特殊帮扶;二要支持社会组织连通各方多渠道筹集资金物品,对失能老人送去关爱;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长效机制,让老人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以下为提案内容:
关于加大对失能老人帮扶力度的提案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2.2亿,失能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近4000万,推进养老事业和帮扶失能老人的工作非常繁重。
习近平主席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他还强调,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解决好全国脱贫问题,解决好全民健康问题,解决好全民养老问题。可以认为,这三大方面问题解决的程度,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尺度。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投入、扎实行动,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的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与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差距较大。特别是近4000万失能老人的生活照顾还存在许多问题,虽有少部分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得到了较好照顾,但大部分失能老人由于不少养老机构回避风险而被排除在外,只能居家养老,各自受照顾程度不一。而在广大农村,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由于多种因素更是很难得到较好照顾,一些甚至处于半流浪、半受照顾状态,还有的处在营养不良、身体衰弱状态。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多多加以关注和给予照顾。
为了解决好失能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度好晚年生活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由政府出资帮扶失能老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包括失能老人应当得到较好照顾。各级政府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据报道,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10月9日发布《西城区中、重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补贴暂行办法》,决定最高月补400元。他们还订立了相关标准和落实措施。这在全国带了个好头,作出了示范。我以为这个《办法》可以在全国推广,特别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并作出全面宣传报道。当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规定。至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当由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中明确对养老事业特别是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补贴的项目和数额,地方政府也当应予以配合配额,专款专用,并监督落实到位。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应当逐年增加对失能老人进行救助的额度。各级政府还应当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照护服务,并由他们组织培训护理人员,以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第二,支持社会组织帮扶失能老人。我国社会组织还不发达,尤其是关心养老事业和帮扶失能老人的社会组织较少,尽管现在社会组织登记发展有了较好的环境,但致力于养老事业的社会组织还是很少。让人高兴的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非常重视养老事业和关心失能老人,自2013年以来,在全国开展关爱失能老人行动,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并吸引百余家企业和众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加,以捐资、捐物等各种形式帮扶失能老人数万名,受到失能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好评,也得到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充分肯定和全面报道。还有一些社会组织积极跟进,踊跃参加这一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希望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这样的行动,支持更多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帮扶失能老人。
第三,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应当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关爱他们,为他们安度好晚年作出努力,让失能老人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资金、物资、政策、舆论上给予特殊支持;社会组织应当发挥桥梁作用,连通社会各界多渠道多样化帮扶;城市社区组织、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应当发挥协调监督作用,促进养老机构和相关家庭做好护理工作;企业单位应当发挥爱心作用,尽绵薄之力予以帮扶;家庭个人应当发挥孝老作用,自觉承担好照顾护理责任;全社会形成联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长效机制,生活在中国的老人们就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