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杨洋)“不要彼此复制,不必相互追随,儿童读物的创作应是丰富多彩的。”儿童应该读什么书?作家应该如何创作?1月14日,在由新阅读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童书榜颁奖典礼上,不少专家学者和儿童读物作家畅谈儿童创作。
“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谈到,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都是在儿童时代初步形成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儿童图书市场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渲染暴力、恐怖的书,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创作者、出版商、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
“要看重读者的声音和目光,用好作品来说话。”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谈到,儿童文学作家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通过不断学习为孩子创造新鲜的阅读材料。“面对喧嚣的环境,作家既要远眺世界,把目光投向全世界的优秀作品上;也要回归初心,回归儿童成长规律和艺术创作的本真。”
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儿童文学作家、新阅读研究所所长梅子涵回忆自己儿时的阅读经历感叹,他小时候曾在父母的书橱里读到《月亮和六便士》《静静的顿河》《简爱》等经典文学作品,虽然有的作品当时读不懂,但正是在那时候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分享,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的成长注入养分。”
新阅读研究所是研究和推广阅读的民间公益性学术机构。为了甄别和推荐优秀儿童读物,新阅读研究所举办了此次“中国童书榜”评选活动,将作品分为图画书和低幼读物、文学读物和知识读物三类,组织包括国际机构、文学研究、教育传媒、民间机构等为代表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了年度12本最佳童书和年度12本优秀童书。
“教育不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吗?阅读正是让教育变得美好的重要途径,也就成了能让生命更加美好的重要力量。”朱永新说,“为孩子挑选出最适合的童书,就有了人与书的最佳组合,就能够把最好的东西送给最美丽的童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