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保护贫困生隐私是教育资助应有之义

保护贫困生隐私是教育资助应有之义

 深圳晚报评论员 石迪

 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正确认识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解困型资助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基本、兜底线的功能定位。在认定方面,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保护受助学生尊严。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时,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一直以来,国家解困型资助项目在推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善贫困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此次进一步完善认定办法、改进认定方式,对解决贫困生资格审核、评议、监管及问责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做出了深化指导,无疑能够更稳妥地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更精准地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知对于维护、尊重学生隐私的强调,体现了教育帮扶以人为本的原则,事实上也是针对新问题有的放矢的务实之举。从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整体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实施情况来看,学生隐私遭泄露事件时有发生,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地方高校采取的认定方法,如通过学生穿衣打扮、食堂餐饮等消费数据来判断学生的贫困状况,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难免将相关学生的个人隐私暴露,且可能伤及自尊。而少数让学生当众诉苦的审核方式,更是带有羞辱性质,不值得提倡。

 保护贫困生隐私是教育资助的应有之义,是政策善意和社会爱心的有力彰显。为此,在具体的贫困生资格认定过程中,应摒弃公开比穷限制消费等不理性方式,转而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评定办法。学校方面须在认定和监管之间找平衡,理清岗位职责,建立问责机制,严惩失信冒充行为,以推动评定工作精准化。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展现的是教育的底气,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这一切都需要一个隐私不受侵扰的良性认定程序。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有关部门将继续编实、筑牢保障底线,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坚决保护每一位受补助学生的隐私和尊严。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