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深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沙祭祖 传承千年

深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沙祭祖 传承千年

内容摘要:祭祀重要环节:舞狮庆吉祥。像下沙祭祖这样的传统祭祀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自发参加,确实让人震撼,也让她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祭祖;盆菜;祠堂;祭祀;宗亲

作者简介:

舞龙醒狮大盆菜 入选国家级非遗 千年走来的下沙祭祖

下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现今面积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余户、1500多人,基本为黄姓一族。原籍下沙、现居海外的黄氏后裔约4000人。下沙建村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余年,村民世代以农耕和养蚝为主业。

改革开放以来,下沙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苍海桑田,世事变迁,但在下沙,有一项民间仪式千百年来依然一如往常,始终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而今这个仪式已经成为下沙特有的文化符号,成了下沙人爱国爱乡、敬老爱老的精神标识,成了深圳难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是下沙祭祖。

下沙重阳祭祖习俗始于南宋时期。当时,下沙村黄氏开基祖黄默堂去世后葬于村北的莲花山,其子孙开始每年重阳节到墓地祭祖。到九世祖黄思铭时期,下沙黄氏家族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黄思铭去世后,后人于明朝末年在村内建“黄思铭公世祠”,墓祭、祠祭的祭祀仪式也有了完整、严密的固定程序,并代代延续至今。

每年春秋两季,在下沙村内的黄思铭公世祠和莲花山的黄默堂墓地,黄氏宗亲祭祖活动都会如期举行。春祭较为简单,只拜祠堂,时间为每年清明前;秋祭是相对隆重的,既要拜墓,又要拜祠堂,时间为每年重阳节后的农历九月十五(拜墓)和九月十六(拜祠堂)。把祭祖安排在重阳节,使得下沙的祭祖与众不同,这充分体现了重阳节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与后来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相吻合。

黄氏宗亲祭祖仪式由长房嫡孙主持,世代相承。现在,还是严格按照祖先传留下来的程序进行。举行祠堂祭祖时,在三跪九叩之后,还要加进初献、亚献和三献礼。祠堂祭祖结束后,要在祠堂外的广场上舞龙醒狮,举行传统的大盆菜宴,把祭祖仪式同大型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这是下沙黄氏宗亲祭祖活动的又一特征。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