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首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开启

代表心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高波、刘成璐)近年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硬件设施上去了,但与之相对,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却仍困在人才瓶颈中。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呼吁:保护文化遗产,人才建设是关键。

近年来,湖北省在非遗保护这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地方剧种从中受益。但问题也随之浮现,硬件水平上来了,人才却难觅。省人大代表、麻城市文化局艺术科长陈顺银: 像我们这几天也相继添置了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些设备,但是回到团里后,没有专业的人去操作它,所以这些设备在平时面对观众的时候,还是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我省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之一,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127项,省级名录312项,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人。但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许多宝贵的非遗项目面临断代困境。

省政协委员付群刚是湖北省群艺馆的副馆长,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湖北大鼓的传承人,虽然每周他都开设免费的培训班,但后继乏人的状况仍旧让他感到焦虑: 人走艺亡,人亡曲灭,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保护要保护传承人,要让各级传承人有激情做传承的事情。根本在于活态传承,根本性保护。

人才的缺失是全方位的,在基层更加明显。在很多县级地方戏艺术团里,舞美、编创、音乐、演员,都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2015年底的一次惠民演出,让省人大代表、黄冈市黄州区副区长余觅感触更强烈: 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每一个县级剧团人才都不只是缺,而且是奇缺,还有的剧团来都来不了,因为没有人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想真正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人才建设是关键。实际上,为加大基层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我省也开设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班,并在部分中小学设立了相关课程,这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代表们也建议,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根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情况,对基层的专业人才进行针对性、连续性的跟踪培养。同时,更要尊重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陈顺银代表: 我希望省里有这样一个政策,我们基层的专业人才,能不能到省里的专业院团去,跟团学习,好像拜师学艺那一种,能得到专家一对一的指点。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