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学艺术 >> 赵季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赵季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编者按:自2014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批作家、艺术家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文艺队伍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文艺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今日起,我们将陆续刊发9月2日在陕西召开的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编,为读者展现作家、艺术家“走进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和“沉下来”的恒心。

  两年前,我作为陕西的文艺工作者代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至今仍然感到格外亲切。“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中肯的话语和深刻的引领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陕西的老一辈艺术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历来就保持着优良传统。我的父亲,长安画派创始人、奠基人赵望云先生,还有石鲁先生,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置身于生活的最基层,把艺术创作的焦点放在人民大众的需求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鲜活的艺术作品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我就是在这样的光荣传统中走上了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的。我珍藏着父亲在最艰苦时期拖着病残的身体为我创作的12幅精美生动的册页作品,封面题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我至今笔耕不辍的“家风”。

  1970年,我从音乐学院毕业直接被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一扎就是21年。可以说这21年练就了我对民间戏曲音乐深刻的理解和在创作中灵活运用的基本功,通过21年扎根中华传统艺术土壤的历练,我对“坚持”一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是一种挑战自身意志的坚持,更是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我深深懂得了父亲为什么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一次又一次跋涉在去往大西北的艺术创作旅途中,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儿女们一定要到生活的深处去挖掘真善美、感悟真善美,通过艺术手段表达真善美。父亲质朴的言行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引领着我艺术创作的方向。从我最初的音乐创作起,无论作品大小,我都会带着“身入、心入、情入”的信念深入到实际生活中真听、真看、真感受,虔诚地向生活学习、向民间学习,把珍贵的原始素材读懂读透,取其精髓和自己的音乐创作相融合,写出鲜活的、能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音乐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作之本。我在这条路上依然坚实地走着,而我们的下一代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攀登着。尽管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但是他们一个也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上父辈们泼洒了无穷的爱,他们要在这条道路上吸取爱的养分,并且要把这种爱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我的儿子——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作曲家赵麟,不止一次对我坦言:“深入生活的创作与坐在家里冥思空想的创作可谓天壤之别,深入生活、洞察生活的创作是血肉相连的,有真情的冲动,坐在家里冥思空想的创作是无本之木,是被动的音符堆砌。”他的真实体会让我感到无比欣慰,温暖油然而生,因为我看到了“家风”在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中延续着、传承着,更加欣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年轻的艺术工作者中蔚然成风。(中国音协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 赵季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