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由于其快速生长且长期处于法律、监管空白地带,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下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正式实施,根据慈善法相关规定,民政部将采取遴选方式,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哪些平台可以入选?有何方法确保平台诚信运作?记者就此采访了慈善领域的相关专家。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慈善活动的重要方式,去年,网络捐赠爆发性增长42%,总量超过4亿元,公益众筹的兴起,也的确帮助了不少人,但其长期处于法律、监管空白地带,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骗捐之类的尴尬,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其背后是缺乏相关的体制平台所致。8月13日,第八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江苏主题论坛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近50家基金会和200家社会组织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了善时代基金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曾就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15年前,在他的力推下,22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纳入了保障体系。他认为,现在的网络募捐突破了传统募捐的时空限制,及时有效地为受助者排忧解难,但是存在信息认定难和平台资质不明等问题。
有些信息的发布背后没有经过核实,我也曾经经历过,一打听,对方已经出院了,发布之初,应该核实清楚,住院治疗时间多长募捐期多长,这个应该跟有资质的慈善机构和医院联合起来。专家认为,民政部门遴选出的平台是否是人们认可、信任的平台,而这些平台被认定,还是接受相应的监督优胜劣汰。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