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公众健康 >> 《博览群书》与七宝阁书院邀专家纵论:"当代书院的学田在哪里"

《博览群书》与七宝阁书院邀专家纵论:"当代书院的学田在哪里"

   当代书院的学田在哪里?这个为当今国内近千家书院和教育界强烈关注的问题,8月9日下午成为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和七宝阁书院联合推出的论坛的主题,国内书院研究权威专家和相关学科著名学者就此高屋建瓴,建言献策;听众凝神聚气,踊跃互动。现场不断响起激情洋溢的热烈掌声。
   所谓学田,是指书院和州县官办学校所用的田地。它是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书院其他各项事业的前提和保证。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就是学田制。学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办学经费的一种恒定来源,始于宋朝,以后历代均有发展和完善。在学田制实施之初,学田大部分由官府拨给,这种由官府拨的学田,通常称为赐田,以体现皇恩浩荡。这种由朝廷赐予的学田一般面积比较大、土质肥沃,并且土地得到朝廷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书院十分重视对学田的管理和利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明显,对传统文化和个性化教育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需求日益强烈,借鉴传统文化书院教学模式的现代书院在民间逐步萌芽并迅速发展。由中国书院学会主办,七宝阁书院承办的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研讨会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6届,在推动和规范书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新成立的现代书院已近千家。古老书院的勃然复兴,构成了当代中国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目前,这一新的文化教育载体还是稚嫩的、不完善的,民办书院作为新兴书院的主体,除极少数企业家投资兴办者外,多数在经济上和可持续发展上处于艰苦探索阶段。正因如此,本社《博览群书》杂志和七宝阁书院在8月8日至9日举行的第六届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研讨会上特别推出当代书院的学田在哪里论坛,引起各界极大关注。
   古代书院是因为对民众和社会的教育感化作用日渐突出而受到官府重视和社会支持,今天的书院在增强社会贡献力上该如何有所作为;当代书院对官办教育的补充作用正在日益彰显,政府和民间力量应怎样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正向支持和引导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教授邓洪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国富,江西鹅湖书院院长、研究员王立斌,河南省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宫嵩涛,七宝阁书院山长、国际儒学文化教育普及委员会委员马一弘等国内著名书院研究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傅刚、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左东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秘书长刘增光等其他学科著名学者就此发表了观点(相关发言主要内容附后)。著名国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指导了本次论坛。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博览群书》杂志主编董山峰主持本次论坛。
   当代书院的学田在哪里论坛观点集萃
   马一弘(七宝阁书院山长、国际儒学文化教育普及委员会委员):谈到学田问题,七宝阁书院作为现代书院,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当代书院不能仅靠学费收入来办书院。学费收入可以有,但不能依靠它来办书院和发展书院,不能把书院的教育引向功利主义。但要发展好书院,必须解决学田的现实问题,办书院要得到和接受社会上的贤能之士和善道之士的捐助和帮助,同时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支持。因此,要办好现代书院,不能把当代书院仅看成书院,要跳出书院的思维,上升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看书院。公办是主体,民办是补充,民办教育要发挥其更灵活满足社会、家长和孩子需求的特长,要激发出自身特有的活力。
   宫嵩涛(河南省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解决学田问题,仅从办学经费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不够的。要从书院的整体建设上和发展的体制上来研究。要在传承、创新、发展上做文章。
   王立斌(江西鹅湖书院院长、研究员):鹅湖书院从宋代成立以来,书院的田产一直是从官府和民间捐赠所获,其中包括学生父母朋友捐赠。书院将田租、地租、山租兑换成银两来补充书院的运作。鹅湖书院的学田一直比较充盈,书院改制后鹅湖书院的田产还一直延用到1945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份田产收入作为国家给鹅湖书院的增补经费,所以一直以来鹅湖书院的经费都足以支持其开办。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古代学田和今天的书院发展经费都带有公益性的成分,不能完全由政府来解决,应该从社会上开拓渠道。书院要在现代社会找到自己的空间、找到其位置,可以从文化情结、公共文化服务、弥补现行中小学教育不足找到切入点,从大学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找到社会需求。办书院要把握 得道多助的原则,找到现代社会对国学教育的需求,研究书院教育的现代转型。
   邓洪波(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教授):学田是书院开办的经费、办学的经费、维护的经费。书院学田古今有别,古代的学田主要是为教学服务,为老师和学生服务,没有学田就差不多没有书院。现在书院经费则主要通过学生学费来解决,也是不少书院不得以而为之。如果能够争取不收费和少收费,对书院的发展有益,也是当代书院努力的方向。当代书院应该有传统书院的精神,担负文化的传承使命。要清楚书院的价值在哪里,找到自身在当代的作用和位置。要在文化和社会责任担当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开拓自己的学田,从而使书院在理想和责任的引导下走得更远。
   傅刚(北大中文系教授):现代书院的教育即继承了传统,又结合了现代模式,补充了现代体制学校出现的不足。书院和学田是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书院的发展是理想,学田是现实物质支持。呼吁政府给书院这样的教育以支持,比如地方税收支持,在古代就有这样的支持,或成立一个基金,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来维护书院的发展。当然也要规范和引导书院的发展方向,使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任剑涛(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现代书院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路,路走通了学田不在话下,因为现代是一个强调分工的社会,如果我们的书院在教育系统的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非常清楚的定位,那学田也不在话下。古代书院之所以有学田,说明书院这个资源是短缺的,所以拨一些田地给它,让它出租,以收租补贴教育。古代书院要依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田是很重要的。现代社会有复杂的社会分工,也有更广泛的社会财富来源。开发现代书院学田,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一类型如岳麓书院,有效融入到现代教育体制当中,因而资金来源就与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第二类型:像白鹿洞书院等其他古代书院,与地方政府相结合,作为文化单位、旅游单位等,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来源;第三类型:像七宝阁书院,以民间投资为主,这样的书院必须善于借鉴古代书院吸纳资源的优势,找到现在书院在社会中的作用。
   古代书院之所以有学田、有赐金和社会捐赠,是因为它有祭祀、教育、藏书的正式功能;还有其他非正式功能:1、有助于治国理政,2、有助于敦风化俗,3、持续培养人材。要回答现代书院的学田在哪里,首先要回答现代书院有哪些方面能够秉承古代书院的优势:1、我们努力融入官学体系之中,但我们并不希望直接成为官学,而是创造辅助的教育功能,辅助治国理政、敦风化俗,融入到现代社会复杂分工的社会体系之中。市场一但有需要,资源绝对不会匮缺。现代政府在官方教育资源之外,有一部分教育资源流向民间,因为社会对民办教育有需求。发达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就是官方税收政策上的让利。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对民办教育的征税,对民办教育企业的征税有所降低,对社会捐助可以免税。2、书院教育是对官办教育有效的补充。比如说现在认知教育、知识教育是官式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但我们的人格教育、社会教育、理想培养、传统修养教育就存在不足,我们抓住这样的需求,为社会作出贡献。3、现代经济是一个藏富于民的经济,因而社会财富来源非常丰富,一但能和社会的接口接上了,捐助和社会资本都是很丰富的。以上三管齐下,我们现代社会书院的学田一定能非常有效地建立起来。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院是官学的补充,现代书院应该和官学相结合,跟国家的教育互补。国学教育、经典教育和才艺教育,都可以在书院进行。现在国家急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急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两个事洽洽是书院的长项。书院要在国家文化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和空间,让人们看到书院对国家的教育是有补充作用的,然后国家出政策,比如把书院文化纳入公共体系建设中,则可把资源投入到书院中去。书院还可以融入到高等院校中去。对传统文化特别有热情又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创办一个书院。而更多的书院应该纳入到文化发展大格局中去,以公私合资的方式来存在,发挥其文化和教育功能。书院应当分层次分类型去做,省级办什么样的书院,地级市办什么样的书院,一个县、一个乡办什么样的书院,这样才能让书院在现代生活当中和现代文明当中发挥和光大其作用。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在古代,书院是官学的补充,官学就是科举考试。在古代学田问题对书院不是问题。一、书院为科举考试做很多辅助性的工作,对官学科举考试帮助很大,符合人们需要;二、书院对地方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辐射作用,对当地文化建设有实实在在的作用;三、古代社会对书院捐助的可观性。所以在传统上书院的经费不构成问题。书院从近代到当代,好的书院一定要引领时代新潮,引领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引领新的同时又注意守旧。今天中国书院的出路在哪里,我觉得可能应该改变观念,应该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引领者,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旧文化的守护者。中国的教育改革很难,书院可以游离在体制之外,做其补充,和体制很好地配合,做自己最特长的东西。我相信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没有全面完成的时候,书院还会存在很长的时间,当真正完成中国现代文明的再造,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完整的建立起来,书院则又要转型到新的文化创造中去。
   刘增光(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秘书长):古代的私学是官学的发源和动力,教育不能被官办和公办完全包办,社会教育从来都是需要的。当下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是与社会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关心紧密关联的,这意味着我们在推广西式的教育之后重新回头学习我们祖先的文化,探索一条中西合璧教育之路。书院要和民间和社会资源紧密结合,只有扎根民间才有可能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思路,就像七宝阁书院。书院在地方办,应该起到对地域性文化的发崛和传承作用,从而把地域性的文化注入到教育之中。中华文化是由各地方文化组成的,书院教育如果能把地域文化发崛传承下去,则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具有历史感和文化传承、担当的,是社会缺少和需要的优秀人才。书院至少在这个方面可在对官方教育的补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