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成立之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各国专家交流非遗保护经验。对中国而言,非遗保护同样处于关键时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说,从中国10余年非遗保护经验来看,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尤其是正在开展的城镇化,它们对产生于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产生了直接威胁。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一方面要强化舆论宣传机制。运用各种媒体对非遗品牌保护工作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宣传先进的保护理念,倡导和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观念,促进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强化合力推进机制。做到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强化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机制,为非遗保护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文化条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各种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如百花争艳,似群星灿烂。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二菜]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