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绵延和凝结。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今日之衡水,即古冀州之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衡水独具特色的人文胜地。其中武强木板年画、衡水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戳脚6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三内画公司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示范基地。此外比较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侯店毛笔和宫廷金鱼等。今天,小编就带您深入了解一下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术。
法帖拓印技艺历史悠久
法帖是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将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这种刻帖既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称为法帖。据悉,衡水阎庄法帖始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清代乾隆时期,距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衡水湖畔周边刻制法帖的村庄曾有十几个,其中,位于桃城区的阎庄最具规模,被称为“中国木刻法帖第一村”。
阎庄木刻法帖发现于1990年,因一位农民拿着刻满字的木板儿到桃城区文物管理所请求品鉴而被发现。鼎盛时期,村里的三十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以刻印、销售法帖为业,行销的范围包括京、津、冀、鲁、豫、晋及东三省等大半个中国。仅北京琉璃厂就有十余家阎庄帖店,最著名的有“怡墨堂”、“墨宝斋”等。
法帖拓印工艺独特
衡水市阎庄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精湛娴熟,书体潇洒飘逸,能够把书者的非凡气度与书法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字形秀美,字体齐全,魏晋风韵、唐法、宋意、元明尚态、清怪的特点尽显其中,流派纷呈,风格各具,或笔势遒劲,或圆润流畅,又不泛孤品和精品。
阎庄法帖刻板的程序是先选择木质较硬,不易变形,经多次用墨后可以防虫蛀的杜木、梨木、桃木,并将选用的木头经过浸、干、刨、磨等工艺制成适宜的板材,然后将钩摹的字帖压印到木板上开始雕刻,根据字体不同,以切、冲、挑、锥、钝、掠的刀法雕刻而成。雕者悬刀陡立,入刀轻而准,落刀有力而不迟钝,收刀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刻毕,经过清底修整等多道手续后,帖板制作完成。
拓印,根据帖板和内容选用适宜木刻法帖的宣纸或湿覆法、或干覆法覆于帖版上,然后调墨拓印。拓印方法主要有乌金拓、擦拓和蝉翼拓,阎庄人总结了捶拓和擦拓两种技法。拓印完成后将揭下的拓片平整,然后再进行装裱、复背,最后进行折叠式装制。
衡水助推法帖拓印技艺传承
衡水法帖拓印技艺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广民被推荐为法帖拓印技艺传承人;2010年法帖拓印技艺因其良好的工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月,雕版印刷与法帖拓印第一次实现了跨区域交流,“世遗”与“国遗”的牵手。
据了解,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在衡水市桃城区宝云寺院内建起了中国唯一的木刻法帖专题博物馆。由于宝云寺离市区较远,为了让市民们更方便地参观法帖博物馆,2009年,衡水市桃城区委、区政府投资70万元,将衡水法帖博物馆迁入衡水市中心的“习三内画展览馆”。新馆面积展厅面积为220平方米,比旧馆大了一倍多,观众不仅可以在馆内观看到法帖拓印传承人现场演示帖片制作,还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帖片。
自建馆以来,桃城区组织多次本地展览及巡回展览,先后在书店、学校等地展出,并在滏阳小学建成全区首个法帖拓印传承基地,积极传承和保护法帖拓印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非遗进校园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法帖拓印制作业作为衡水市的特色文化产业必将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迎来其新的春天。
(根据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工人报等媒体综合报道)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