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心意拳一代宗师梁晓峰和他所研习的心(形)意拳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心意拳一代宗师梁晓峰和他所研习的心(形)意拳

→ → →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心意拳一代宗师梁晓峰和他所研习的心(形)意拳 发布时间:2016-01-04 11:44:11来源:责任编辑:李青波

中国网山西 综合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山西省共有96个项目入选。其中,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类别,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心意拳位列第一。

徐展历史的宏卷掣画,聚焦风起汹涌的武林,我们不难清晰地看到,心(形)意拳在宋代岳武穆首创后,经历旷世沧海的风云搏击,于明代姬际可的理性推演和智慧归纳,最终形成了深邃理论与卓越实践相融合的,可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拳种。

历经风云变幻,心(形)意拳几经波澜仍耀于世,经多方考证,当下流传全世界的心(形)意拳,其发源地就在山西晋中,而梁晓峰正是当下中国心(形)意武术专业委员会主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掌门人。

梁晓峰先生,山西晋中榆次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心意拳法国际联盟主席,中国心(形)意武术专业委员会主席,山西省晋中市摔跤柔道自由搏击协会主席,山西省晋中市心意终极格斗俱乐部主任,山西晋中市戴氏心意拳协会主席。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武术大师、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拳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明末山西人士姬际可

由于心意拳具有很强的攻击搏杀能力,致使后来的金、元统治者们如临悬剑,噤若寒蝉,再三严禁民间传承,同时也使心意拳的历代传人对心意拳之传承慎之又慎,讳莫如深。故南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直至明末清初,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今山西永济县)人氏姬际可(字龙峰,1604—1689)访师终南山,得遇异人授予拳谱,归而依法练习,历时数载,方使斯拳重现于世。当时姬际可曾经与明末进士载廷轼(山西祁县人,系戴隆邦之叔祖)、当世大儒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以及顾炎武、傅山、郑万元等名士一道隐姓埋名,在山西祁县“丹枫阁”和江苏如皋县“水绘园”两地秘密筹划反清复明大计(时人称之为“南有水绘园,北有丹枫阁”)。后因事不如愿,方始出游天下,隐身江湖,传播技艺。经传安徽曹继武、山西戴隆邦,再传山西戴文熊,戴文熊在访遍名师,广博求学的基础上,对原心意六合拳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完善,终成传世名拳。

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心意拳的历代大师通过创建镖局、武馆、守村护院、传授技艺等形式,一方面传播光大心意武学,一方面为当局为社会和各地往来商人提供全方位安全保护服务,特别是以精湛的武艺为晋商保驾护航,“镖行天下”,促成晋商的“汇通天下”,成就了晋商数百年的辉煌。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心意拳的历代先贤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扶危济困,御敌外辱,通过展现自身高超的武功和诚信的人格,为中国武学史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历史篇章:戴文熊铁膀镖行天下,李洛能北方神拳拳打四方,戴良栋力擒黄河四匪,戴明桢穴点刘十二,车毅斋天津战胜日本高手,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黄河以北,李复桢神勇技压群雄,孙福全轻取日本浪人,韩慕侠打败俄国大力士……这一系列历史故事演绎成一系列催人奋进,扬中华国威的武林传奇。

兴起:当代心(形)意翘楚梁晓峰

心意拳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道外儒”理论为依据,博采众长,遵天人合一之理,通阴阳之变,象形取意,静动互易,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练养并续,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学科的知识。正如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张明廷评价说:“它既是中华武学优秀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1年,由梁晓峰先生所著《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一书,经中华书局向国内外出版发行后,立即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好评。这部曾秘不示人的武功经典秘籍公诸于世,被誉为“中华神功”的心意拳,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概览本书后,人们不仅会为心意拳行功秘法之妙绝而赞叹,更为心意武学所蕴含中华文化之精深而钦服。它既有实战技击、启智益悟的功能,又有陶冶情操、健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特点。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国荣指出:“《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一书揭示了心意拳术与古典哲学、伦理学、天文学、兵法学、中医学、养生学等学科的因果关系……”梁晓峰先生在《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一书中强调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武术的灵魂,武术的一切技击都体现着文化的内涵。心意武功的核心要旨是“性命双休、文武互根、不可偏废。‘性’是品行、性格,‘命’就是生命、身体。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雨露浸融灵魂,修炼品行,其次才是强壮体魄、御敌护身。”

据晋中体总有关人士介绍,梁晓峰先生虽秉承家学,但却并不满足所学,他不断寻访名师,不仅追随王映海、布华轩、马朝东、徐子清等武术界的前辈大师学习过戴氏心意拳、形意拳、查拳和摔跤术等传统武术,还向其他两支不同传系的手搏术传人赵玉和樊二虎(师承冯山林)学习过风格和特点不同的手搏术,并通过以武会友、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等形式,向武术界的其他前辈和朋友们学练过弓力拳、长拳等。多年来,他在不断地探求武学真谛的道路上,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体验,使自身的“手搏”技艺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更进了一步。据多位专家考证,原《手搏术》(抄本)中只介绍有“总论”“贯气法”“筋骨论”“劲力”“手足妙法”“相扑三十六”“生死擒手”“空手入白刃”“调息”等九个篇章,单式招式较多,整编套路少,内中虽然也介绍有每趟五势共有一百零八趟的“连环对缠”,但真正把每趟五势写清的也只有七十二趟,并且多有重复。其余的三十六趟皆系只介绍了第一个动作,第二个动作以后就全是名称纲要了,故学者很难觅得其中门径。为了方便爱好者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门古老的武术,梁晓峰和他的弟子们联系新的武学实践,结合心意拳术和在晋中一带流行的弓力拳、鸳鸯脚等不同的武术拳种,在不断整理、融合和升华的基础上,参考原手搏术中“连环对缠”的传统技法,与弟子们一道再创了名动一时的“一百零八趟咬扣对缠”等单练和对练套路,其中含有“三十六路天罡连环套打”和“七十二趟地煞咬扣对缠”,并将此引入心意拳之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手搏术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心意拳的技法。

梁晓峰先生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党校,系法学硕士研究生。梁晓峰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功底,他潜心研究,躬身实践,秉承恩师所学,但又不固执己见,与时俱进,为道是从,他求精求实,融会贯通,虚怀若谷,不耻下问。遂成为一代心意宗师。他打破“秘技自传”“宁可失传,不可滥传”的陈规,摒弃门派之争,跳出门户之见,以宽容博大的胸怀不吝奉献秘籍,致力于心意武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光大。

梁晓峰先生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出于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一片热爱之情和对弘扬祖国文化所负有的一种历史责任感,多年来,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精准求精,勤于实践,勇于探索,颇受武术界的好评。他功力深厚、武艺超群,往来造访切磋技艺者无不钦佩,他以自身的实践验证了先辈“武事还随文事精”的著名论断,并以无可辩驳的自身功夫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功夫的风采,弘扬了祖国的传统文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心意武功焕发出更加瞩目的勃勃生机。作为心意六合拳第六代嫡系传人的梁晓峰先生(从戴隆邦算起),经过数十年的修炼,自身武功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记者了解到,梁先生不仅武艺超群,更重视武德修养,他常与人说:“武艺是方法,道义才是归向。”这次记者在采访时,恰逢梁先生抱恙,其弟子黄海涛代师接受了记者采访。黄海涛说:“师傅常对我们说,习武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做一个仁义之人,厚道之人。”黄海涛对记者讲到,梁晓峰先生常对他们讲起 “一贯”、 “二和”、 “三要”、“四个坚持”、“五气”、 “六事”的六字要求来,即要求他们做到,一是要把“忠义”二字一以贯之;二是要走正道,讲和谐;三是要做到“三要”,即一要加强联系,二要互相尊重,三要互相帮助;四是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不走江湖,坚持不介入任何非健身和非竞技体育活动,坚持集中研究生命能量和道德能量;五是要讲求“五气”,即仁孝传正气、修德讲和气、见义勇为扬锐气、乐观添喜气、练功混元气,五气合一即为浩然正气;六是要做到六个正确面对,即事国以忠、事亲以孝、事人以仁、事友以义、事商以诚、事事以信这“六事”。

心(形)意拳历史上出过许多闻名遐迩的武学大家,时至今日,晋中仍然有许多优秀的武学人才,如刘根泉、布秉全、宋广华、李泰良、高保栋、吴云、杨立勇、张宁、贾保寿、陆增柱、郭云胜、李秀宁、郭瑾刚、穆金桥、高锡全、王毅、陈振家、王喜成、许初宽、白东贵、朱宙辉、宇文兵建、刘毓信、王太平等。迄今为止,梁晓峰先生弟子、再传弟子及四传弟子已逾数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及日本、英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可说是桃李满园,星河灿烂。不少弟子已武功超群,崭露头角,获得多种荣誉。据不完全统计,在其弟子和再传弟子中曾有276人次获得过国内外武术、散打、摔跤等重大赛事的冠军。

我国著名教育家、书画家王振德先生曾题词赞誉梁先生曰:“迎之不见其首,仰之不见其后,疏而无间,象而无形,厚德载物,技至无为,中华神功,幸窥一斑。梁晓峰先生武艺超群,拳精妙术,为国屡争荣光,一抒中华豪气。吾钦佩之极,书此以赠。”

中国武术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没有的中国独创,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中国武术影响中国之深,是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技击能与之可比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当我们为眼下一些武术流派沦为仅仅供表演欣赏、毫无实战能力的花拳绣腿而惋惜之际,当我们对当今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西方奢靡之风、毫无勇毅刚健的民族自尊而忧患之时,梁晓峰先生无疑会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爱国传统、倡导民族尚武精神,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网记者 温建伟)

源起:宋代抗金英雄岳飞

心意拳亦称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形意拳,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武术拳种之一,有着强身健体、技击御人等强大功能,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据古谱记载:心意拳始创于岳飞。岳飞,字鹏举,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死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曾被南宋朝廷追谥“武穆”,追封“鄂王”。古谱记载:“岳王之艺原学于周侗,周侗所创‘周侗小母拳法’也称‘周侗锤母’,曾闻名于宋,并辗转留传至今。而周侗所学原名意拳,系五代时牛氏道人依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之理所创。后传于宋人周侗,周侗曾传艺于卢俊义、林冲、武松、史文恭、张显、王贵、岳飞等。宋人牛氏闻周侗之名,曾求师往访,至则周翁已故,遂与周侗之徒岳飞成莫逆之交,悉得岳飞所传……”

古拳谱又记载:“昔武穆(岳飞)为将,被困湖广牛头山中,日日盘桓山间,观龙虎猴马蛇等动物,或其进退有术、闪躲之灵、分闭之功、打法之能,或其步法之捷、出法之灵、头顶之敏、身法之和,遂取其特差之势,而荟萃于技术之中,以教帐下健儿,遂成劲旅,以破金人。今日心意拳所练之各种形象,即王所传也……”

由于心意拳在创立之初即是用以为征战服务的,尤其是岳飞将其娴熟的枪法、箭法之理融入心意拳中,因此,该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显示出了它在技击方面,特别是在近距离搏杀方面所特别拥有的优势。心意古谱记载云:“每至临敌,则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势势如虎扑,把把落鹰捉(指折敌头颅)”,又云:“动则魂飞魄散,至则断筋折骨”,“不动则已,一动即败”。这一特点,使当时的金人畏之如虎,闻风丧胆,叹而谓之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古拳谱记载:“(岳飞)自率八百人破王善五万众于南薰门……”“只精兵锐将五百人破金兵十余万……”又据史载:“靖康元年(1126)6月,岳飞作为偏校下级军官,率百骑作‘硬探’,到榆次一代侦查金兵动静,突遇大队金军,岳飞镇定自如,策马冲入敌阵,杀死几名金兵骑将领,金兵畏胆怯而去,岳飞安身而还……”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