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济南:升格创新引来群众文艺发展源头活水

济南:升格创新引来群众文艺发展源头活水

升格创新引来群文发展源头活水

——山东济南新创群众文艺作品调演见闻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剧场人头攒动。市民王秀莲和几位老朋友端坐在剧场第四排,手里紧握着“2015年济南市新创作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调演”的门票,激动地等待演出开始。“今天这种百姓演的小节目我们更爱看,也容易学。”王秀莲说,济南市近年来的群众文艺创作面貌也从中得以展示。

调演升格更规范

本次调演共有17个节目,由济南市各县市区文化馆精挑细选而来。在此前的初选环节,已有近100个节目被“刷掉”。而如果不仔细回忆,很多济南老群文工作者已忘记上一届群众文艺作品调演何时举办。

“准确地说是7年以前,后来随着相关负责人退休,这项工作就被耽搁了。”调演承办单位——济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马迎春表示,尽管调演活动中断多年,但类似性质的工作近年来一直在开展,只不过这届调演更加规范。

在马迎春看来,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升格是好事。“以前举办展演比较松散、形式随意,对于调动基层文艺创作者积极性的作用不明显。”鉴于此,2015年济南市新创作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调演当年初便开始发动:市级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布置,鼓励县市区文化馆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打磨提升,调演则为出类拔萃者提供舞台。

本次调演聘请专家打分,并评出一、二、三等奖,主办方将给予获奖节目资金扶持,一万元到几千元不等。“获资助的均为打造提升空间较大的节目,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对节目再创作的补贴和扶持。”马迎春说。

作品接地气、充满正能量

参加本次调演的17个节目形式丰富,既有舞蹈、二重唱、歌伴舞等传统节目,又有山东快书、吕剧、数来宝等很具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节目均紧扣本地风土人情,接地气,充满正能量。

“济南人说济南,打开话匣说不完。咱济南历史悠久名胜多,文人墨客赋诗篇……”济南市天桥区文化馆报送的群口山东快书《夸济南》,以一位普通济南人的视角,歌颂泉城近年来经济、社会、生态等的新变化。《夸济南》的创作者张合顺以前是卖菜的商贩。“因为一直在想怎么吸引别人买我的菜,就学会了山东快书,边唱边卖。”张合顺说,山东快书一方面能让百姓喜欢上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长清区文化馆报送的小品《南湖玉露长清人》根据当地真人真事改编:一名年轻妇女收养一对残疾姐妹,为将其抚养成人,她终身未婚,用实际行动彰显人间大爱。“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更能激起民众向上、向善的力量。”该节目演出领队刘振说。

平阴县文化馆报送的戏剧小品《包桃园》,以一个农村常见的小故事,宣讲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自搬上舞台以来,这部小戏到平阴县数十个村庄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商河县文化馆报送的吕剧小品《村支书收礼》,聚焦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干部廉政建设,用农家人的喜怒哀乐诠释“收礼受贿可耻、清正廉洁光荣”。剧中村支书的扮演者李秀水说:“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也增多。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把弘扬正能量作为出发点,用接地气的节目回馈百姓。”

破群文人才瓶颈是关键

“参加调演的节目整体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门类丰富,群众参与面广,但仍存在‘出新不够’的问题。”本次调演评委、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认为,在题材、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上,本次调演的许多节目仍有创新空间,“参与调演的17个节目,演员多数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只有一个是孩子的节目。”

实际上,人员老龄化乃至短缺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演员身上,专业群众文艺辅导力量的境况也不乐观。

面对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济南市群众艺术馆近几年打造了系列惠民品牌,包括针对普通市民开展艺术培训的“新市民·新课堂”,针对业余文艺骨干的“海右文艺讲堂”,旨在锻炼群文队伍的群星艺术团等。对口惠民项目越来越多,专业群众文艺人才缺乏的短板日渐凸显。马迎春表示,目前群众文化机构人员短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端人才,二是公益性岗位。

“这几年上级部门也在努力引进、招聘,但优秀人才受制于待遇问题,引不来也留不住。比如,我们的群星剧场,需要灯光师和音响师,此类人才国内院校本来培养的就少,愿意来市级单位的就更少了。”马迎春说。而在岗位编制方面,类似问题更加突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设施配套等硬件完备后,按照目前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的岗位编制,人员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在社会聘任人员,馆内又没有专项经费。她建议,应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的灵活机制来解决难题。本社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