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天价鱼”消费者:事件升温超出承受能力

台媒:《美人鱼》无缘台湾上映折射的现实

台湾《中国时报》22日发表评论说,周星驰的新片《美人鱼》日前在中国大陆票房突破24.5亿人民币,超越《捉妖记》去年创下的纪录,成为对岸影史华语票房冠军。可惜《美人鱼》没有抽中赴台映演的签。
根据现行政策,大陆电影要赴台上映须透过抽签,每年只有10部名额。搞配额的政策目的不外乎本土电影辅导、两岸对等交流原则等等。但在两岸对等交流这一点已不适宜了,因为大陆对于台湾电影登陆几乎不设限额了。至于本土电影辅导,牵扯颇广,台当局若有心辅导,大陆电影限额其实效果不大,除了银幕配额外,票房透明化、编剧人才培育、资金平台筹建、打通海外营销通路等都是重点。 台湾对大陆电影限额,一来是担心在台湾造成票房排挤效应,二来是担心大陆玩统战。仔细分析可知:先前赴台的大陆电影票房多数都不怎么样,今年贺岁片没有大陆电影,本土电影票房一样不行,可见只对大陆电影限额,无助于保护本土电影的票房,除非连美国电影一起设限。 担心电影统战更是大可不必。台湾观众哪有这么好骗?
为了避免好的大陆电影片失去来台机会,台当局文化部去年勇敢尝试弹性作法,让在金马奖、奥斯卡、威尼斯影展与柏林影展得奖的电影可以不必抽签就在台上映,立意良善却仍引起批评。
要辅导本土电影,不能只有辅导金,银幕配额政策才是关键,可惜过去岛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结果,却是共同弱化了台湾《电影法》原有的映演比例;相较之下,韩国在1997年规定的本土电影映演比例高达4成,被认为有助于韩片复兴。
许多电影人有心立足本土、迎向国际,筹资却总遇到障碍,且因语言等限制,营销常跨不出国界;至于编剧人才,多半没有理想的创作环境。从今年的贺岁片来看,整体票房失利,剧本不够理想无疑是一大罩门。既然如此,也难怪台湾电影这几年虽然小有起色,却谈不上真正复兴。唯有完整的电影辅导政策,台湾的电影产业才会有希望。(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