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市修订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降低了红色预警的启动门槛。在去年底雾霾频频来袭时,本市先后两次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不少市民都期待通过红色预警措施来还京城蓝天。专家告诉记者,红色预警措施在重污染时能明显削减污染物浓度峰值,但彻底消灭污染却不现实。
根据环保部介绍,去年12月5日至12月14日重霾,环保部专家组通过对京津冀核心区域城市预案实施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此次应对重污染预警发布时间早、应急减排力度大、形成了联防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减缓了污染程度。根据数值模拟评估结果,北京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量约30%左右,周边省份综合应急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量约25%左右。
专家坦言,用红色预警来彻底消灭污染并不现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打了一个比方:重污染就相当于一场重感冒,红色预警措施只能缓解症状,把重感冒缓解成正常感冒,减少高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想要一下就药到病除,显然是不可能的。
专家们表示,北京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受到排放强度和大气扩散条件的双重影响,前者是根本原因,后者是主要原因。目前整个京津冀地区年消耗燃煤超过3亿吨,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50万辆,河北的产业结构又偏重,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自然环境容量。一旦遭遇不利的扩散条件,污染物浓度就会迅速抬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孟凡介绍,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去年11月份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风速平均约1.9米/秒,较常年同期偏低5%;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大增加,较常年同期高21%;混合层高度偏低,最低在200米左右,远远低于正常1000至1500米的高度,使得大气扩散条件变差。与此同时,进入采暖期后,华北地区燃煤污染排放明显升高,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原煤散烧较为普遍,再加上机动车和工业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区域性污染负荷仍然很大。这些情况导致北京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频次和天数明显增多。(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