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田宏杰报道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积极做好非遗项目整理归纳等基础工作的前提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管理和利用工作,各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开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艺术品风格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汴京灯笼张、汴绣、大相国寺梵乐、二夹弦、麒麟舞、撂石锁、杞人忧天传说9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洧川豆腐制作技艺、滕派蝶画、宋室风筝等44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另有豫剧祥符调、少年颛顼的传说等190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我市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7人。
为了保护好这些非遗项目,我市先后成立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多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组织、推荐优秀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进行非遗申报,申报工作成效显著。为了让非遗内容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展示展演活动30余场,还出版了《汴梁印记》、《汴梁城的稀罕事》等介绍开封市非遗项目的书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打造好开封非遗的特色品牌,近年来,我市还将非遗项目与地方文化品牌结合,通过节庆展演,打造地方非遗特色活动品牌。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都会开展开封盘鼓、宋词乐舞、旱船、舞龙、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吹糖人、唢呐等项目传承人现场表演活动,让开封市民和各地游客充分领略到了开封市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yfs001]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