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英媒称独生子女是中国最孤独的一代

涵养乡村文化 让乡愁“诗意栖居”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与核心。大力提倡孝道文化,通过媒体谈孝、文艺展孝、社会评孝,重塑孝道文化的主导地位,运用褒扬和谴责的舆论监督,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孝道文化,强化孝敬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中国文明网)

   在诗人的笔下,乡愁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台湾作家余光中,还是郑愁予,都能够赋予乡愁特殊的文化价值。而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乡愁意味着什么呢?答案应该是这样的。乡愁,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对于过去文化的依恋,对于过去生活的向往,而这样的乡愁如何能够实现呢?这似乎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就说,如何能够涵养乡村文化,才能够让乡愁完成诗意栖居的可能。因为,乡愁的精神内涵就在于文化上,没有了文化的庇佑,乡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乡村的文化建设。

   涵养乡村文化,需要重视历史资源。对于乡村来说,其中的文化如果能够源远流长的话,就需要尊重历史资源,按照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村落之所以凋敝,绝对不是因为人的因素,而是因为文化的因素,而在文化因素中,不尊重历史资源成为一个通病。既然如此,尊重历史资源,尊重每个村落的村志,从村志出发,挖掘乡村文化的来龙去脉,这个似乎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而尊重历史资源,不仅在于尊重其中的文化历史,更在于尊重历史的变迁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涵养文化风气,让乡村成为我们乡愁栖居的最佳场所,当我们回首展望的时候,能够看到乡村在向着我们招手。

   涵养乡村文化,需要赋予与时俱进内涵。当前,三下乡正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这样的开展中,我们能够看到乡村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不难发现,乡村文化的涵养,绝对不能只是从历史资源那里汲取精神养料,更需要在现实中寻找答案,而三下乡就是最好的契机,对于每个乡村来说,通过这样的三下乡能够懂得先进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带动的科技程度的提升上,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内容,即涵养乡村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具备旺盛的生命力。也只有如此,乡愁才能够可期。

   总而言之,乡愁是我们精神世界中,永远都不能够抹去的一块内容。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忽视乡村建设的内容,而乡村建设中,涵养乡村文化也就注定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从涵养乡村文化出发,我们能够紧紧抓住乡愁的灵魂所在,让乡愁诗意栖居,也同时需要借助乡村文化的深厚积淀。这不仅需要从历史中索要答案,更需要从现实中找寻答案。惟其如此,乡愁才能够真正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陆怡)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