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报修院三面环山,地理坐标为北纬31°7′23″,东经103°52′58″,海拔805米,有良好的自然环境。198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于18世纪中叶传入四川,彭州即受到深刻的影响,成为四川天主教成都教区的一部分。领报修院则是四川天主教成都教区培养教职人员的神职学院,有上书院和下书院两处,是四川天主教成都教区的宗教中心之一。
据有关资料,领报修院于1895年动工,至1908年竣工,历时13年(一说为1907年动工,1910年竣工,历时3年)建成。据考,系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院长白历山神父(PERRODIN Alexandre)及陆神父(ROUSSEAU Léon)设计主持,出资招募中国工匠兴建。
修院东临白鹿河,占地面积近2.5公顷。建筑群坐西朝东,依山就势,由主体和附属房屋构成,建筑系典型的中国近代仿西式砖木混合结构。经勘测核实,可确认的始建竣工建筑面积674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平面呈口字形,由礼拜堂、西楼(当地称后厅)、南北楼(当地称耳房)、东楼(当地称前厅)围合成中心600余平方米的内庭(当地称大院坝),东楼前则为外院(当地称平坝)。西楼居中建礼拜堂,是组群的核心。从内院看,礼拜堂两侧向外各连西楼四间,然后分别折转向东,成南北楼各五间,再分别自南北楼东端折向中轴共成楼九间并合拢,遂围合成封闭的内庭。四面楼中,东楼因地势而部分建成三层,其余均为二层。建成后,修院曾遭自然灾害破坏,功能也几经改变。
另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光绪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指派了谷布兰到白鹿重修备修院(俗称“下书院”),光绪十一年落成后,取名“无玷书院”。
1928年,泥石流灾害将礼拜堂后堂及西楼冲毁,其后礼拜堂仅存残状,西楼未再重建。随后,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修院建筑有因初建时对地基重要性、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缺乏科学认识,导致结构强度不足而出现的局部变形破坏;也有因自然和其他破坏因素导致结构材料老化、损伤,使其由完好状态变为处处伤残的状态;更有局部遭受的火灾损伤。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局部的修缮和较为随意的支撑加固。
修院建成后,培养了大批的神职人员。群楼的上层即是修生的单人寝室,下层则是教室、办公室、厨房、面包房等功能用房。当今四川五大教区(成都、乐山、南充、宜宾、西昌)的老一辈主教、神父均由此毕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中修院改为神哲学院1933年改为神哲学院,成为当时培养全川乃至中国西南天主教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1934年,领报修院遭泥石流袭击而损毁,之后由于没有得到修复,领报修院停止使用。1949年后上书院曾作为白鹿小学校舍,而下书院则改建为白鹿中学,仅存一座当年的砌石桥——且因地震而残断的桥标示着历史的往事。1989年10月23日彭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2006)19号文公布白鹿领报修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