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第四,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非遗保护,让非遗保护成为全民共有的事情,也是2014年非遗保护努力的重要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因此任何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非遗保护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义务。在我国,社会力量逐渐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开始形成 全民保护 模式。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民间传承人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今后,非遗的保护应该注意非代表性传承人这个群体,在政策上和保护措施上给予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民间组织具有自治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在非遗保育(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方面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 仓东计划 团队是2011年广东五邑大学师生和华侨共同创建的民间组织,致力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活化发展。长春社(香港保护自然景物协会)创建于1968年,是香港民间环保团体,关注自然环境及文化遗产保育问题。以 仓东计划 团队和长春社为代表的民间组织,在非遗保育方面,既有区别于政府、学界及企业的长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五,把非遗保护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是台湾非遗保护的一种积极探索,也是2014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中一个亮点。 创意与生活 是理解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局限于市场领域,在文化生态建设环节也有意识地为后续创意提供条件,并高度重视本地民众地参与。因此, 台湾经验 对大陆非遗保护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六,非遗生态保护在2014年获得进一步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各地开展非遗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截止2014年,我国已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关键在于处理好文化要素、自然环境与人三者的关系。梅州地区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山区稻作农业为主的生计模式,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宗族社会和聚族而居的聚落形态,以及民间信仰系统。随着生计方式的转变、聚落形态的变迁,生活空间与仪式空间产生了剥离。然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即如何适应地区的文化生态系统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总之,2014年我国非遗保护热点、难点不断涌现,一方面,体现非遗保护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另一方面,非遗保护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民间文化自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本年度报告的热点问题。当然,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传承,如何进入学校教育,以及因行政区划而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