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 体现公平维护权利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 体现公平维护权利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 体现公平维护权利

 --------在山东省特殊教育暨全面改薄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山东省副省长 孙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44(2014)12-002-0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国务院这两个会分别召开后,为了使我们省的贯彻落实工作更加扎实,经过研究,决定在根据国务院的文件、会议精神制定出我省特殊教育的提升计划和改薄的实施意见以后,把这两个会合并召开。刚才,青岛、潍坊两市和沂水县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发展特殊教育和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交流了经验和做法,省教育厅、残联、发改委、财政厅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充分肯定我省特殊教育和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取得的成绩

 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068所,在校学生943.96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144所,在校生20946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5.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除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外,全省还有1所残疾人中职学校和2所招收残疾学生的高校。全省初步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培训相对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和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底部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普惠性进一步彰显,贫困地区孩子公平接受教育的权益得到保障。总体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九年义务制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670元,初中达870元,财政投入将近9亿元,为73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配备了教科书。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套工程、农村中小学热水、热饭、取暖和改厕工程(两热、一暖、一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工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400亿元,大大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很多学校已成为农村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2013年,全省有51个县(市、区)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特殊教育方面,2013年,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4200元,对在特教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实行了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三免一补政策。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重点扶持财政困难县特教学校建设。在全国率先设立康教结合的实验基地建设项目,从2013年到2015年投入3000万元,在全省建立30个康教结合的实验基地。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1年,我省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进行调整,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改变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长期低于城镇学校的状况。教师职称改革在全国也是率先的,小学老师可以评高级职称在全国是第一家。过去我们小学老师干得再好也到不了高级职称,如果要评高级职称,就得到中学去评。从2012年开始,我们在编制和教师职称评聘等几个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去年以来,我们创新性地采用教师机动编制政策,解决了一线教师紧缺、结构性缺人、 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等实际矛盾和问题。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也是个破例。我到潍坊调研时,一个老师说:我们教孩子就像农民种庄稼,农民庄稼种不好,耽误的是一季,而教不好孩子耽误的却是一辈子。过去我们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编制已经满了,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老师进不去,对于学校可能是某个年级来说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对孩子个体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我们做通各方面的工作,用5%的机动编制,相当于先进后出,拉长板凳,五年之内不要因为教师缺编而影响这些孩子的教育。我们连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三大工程,初步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以集中培训模式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研修模式为主、全员培训以远程研修模式为主、财政项目重点倾斜农村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2013年,组织培训骨干校长和教师36800多人次,有50多万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员远程研修。特殊教育方面,我省早在1985年就成立昌乐特师(现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济南大学2012年成立特殊教育学院(本科),目前,特殊教育方向硕士点已经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全省积极开展骨干教师、新教师、非特教专业教师、随班就读教师以及孤独症教育的专题培训, 2013年,省级培训1000多名教师,占全省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的21.3%。

 三是,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我省是首批参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省份,目前已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及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大量农村学校通过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批薄弱学校通过强弱学校合作实现顺利转型,成为群众身边的好学校。2013年,全省有21个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今年又有50多个县(市、区)提出验收申请。特殊教育方面,各类特教学校充分考虑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注重教育与医疗、康复有机结合,基本构建起适合残疾学生的课程体系,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提高了生活和就业能力。

 讲起特殊教育和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我们还是有很多亮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热心投身于特教事业、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特殊教育仍然存在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问题,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我在今年初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就讲过,这些年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发生巨大变化,取得很大成绩,但发展还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有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也有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还有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按照国家部署,抓紧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省里的实施意见已经分别印发,我们要共同努力,确保按照文件要求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点意见,坚持特教特办,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水平

 残疾儿童少年是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给予特殊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群体。习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实际上,对残疾人的关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李克强总理强调,办好特殊教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加残疾人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级各 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特殊教育摆上重要位置,按照特教特办原则,切实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好,为残疾儿童少年点亮人生的希望、打开幸福之门,让残疾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让千千万万个残疾人的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省政府办公厅已经转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措施,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再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大力提高普及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入园率,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增加残疾人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要更加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更加注重残疾儿童少年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教育,为广大残疾孩子顺利进入社会打好基础。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很多残疾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越往后越难,包括聋哑、自闭症、孤独症,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前年,在研究我省基本公共服务行动计划时,我专门强调要把新生儿筛查、婚前检查和农村妇女两癌的检查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前两项,也是减少残疾儿童根本举措之一。

 第二,要切实提高保障能力。一是合理确定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保证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配足配齐教职工。二是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三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国家规定的6000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是保底要求,已达到这一标准的可继续提高。要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切实减轻残疾学生家庭负担,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不因贫困失学。四是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满足特殊教育发展和残疾学生需要。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

 第三,要切实做好医教结合。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定期派医务人员和专业康复人员到学校指导残疾孩子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同时,组织特教师资为校外接受康复医疗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实际上医教结合有很多方式,特教学校要更多地加强医疗、康复力量,以医疗康复为主的机构要更多地加强教育的力量。做好医教结合和融合,才更符合特殊教育的特殊情况。希望各地积极探索,把这件事做好。

 第三点意见,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绝大多数在贫困农村。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视察时专门强调,要抓好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最广大的农村开始,从最贫困的地区抓起,尽快补上短板,兜住网底,保住基本,依法保障贫困地区孩子受教育权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住建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这里,我再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抓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建设。村小学和教学点是我省义务教育的突出短板,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水平上,都与城镇学校有较大差距。要把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设施建设和配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用于校舍日常维修的比例,优先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保障每个农村小学、教学点至少有一间数字资源教室,配备满足教学需求的计算机和网络设施,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我多次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是把薄弱的和相对差的学校往上提,所谓均衡不是绝对的平均,还有一条含义就是保障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

 第二,要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目前,我省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50%以上的小学,30%以上的初中存在大班额现象,有的最大班额超过80人。大班额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还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这个问题有这么的几个原因:一个撤校并校过急过快;二是学生流向和建校方向不一致;三是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异过大,大家都愿意往城里走;四是鼓励和放开农民工子弟进城上学,但城里学校建设没能跟上等等;五是学校布局建设和人口的集聚以及大家对教育资源需求之间没有匹配,这是产生大班额很重要的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加强乡镇学校建设,缩小县域内学校差距,特别是教学水平的差距。二要根据城镇发展和人口流向,加强学校的改造与建设。希望各地认真分析原因,从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该建新校的建新校,用两三年之内把问题调整和解决好。

 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好农村中小学教师机动编制政策,将5%教师机动编制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制定引导和鼓励城镇中小学校长、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集团化和委托办学的方式,比如好学校带镇或村的学校等等。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可做一些探索。总体来说,硬件难拉齐,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在教育资源方面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接受差不多水平的教育。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逐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比例,保障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落实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生活补助等各种津补贴规定,不断提高补贴标准。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优先满足支教教师、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需要。教育部门要主动和住建等部门联系,鼓励老师到农村支教,帮助其解决宿舍、周转房问题。加强教师教育改革,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各级教师培训工程要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组织领导问题、经费保障和加大投入的问题。特殊教育和全面改薄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各级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要细化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教育部门要切实起到牵头协调作用,把国务院会议精神和今天会议精神要向市县政府常务会做全面汇报,要把特殊教育工作、改善薄弱地区办学条件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发改部门要做好布局和项目工作;住建部门要在城乡建设规划当中给予倾斜;国土部门要在土地供应方面给予倾斜;卫计委和教育之间要积极做好配合;编制部门要在教师编制方面更好地倾斜;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要积极帮助呼吁。

 特殊教育和全面改薄工作是典型的雪中送炭,也都是花钱的事,这些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工作,从争取中央支持到对下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改善薄弱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建立起覆盖所有残疾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学前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教育全面免费。省财政要重点对省级财政困难县予以支持。

 各地要对特殊教育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找准缺口,列好清单,抓住关键,做到精准改薄,对照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完善的实施方案,形成任务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教育厅要加强各方面的督导。

 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满足全省人民的期望,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贡献!(责编 侯倩茹)发表于《中国学术界》2014年第十二期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