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现场展示的京昆面具“花脸”绘制过程,吸引学生驻足观摩。学生们不仅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些项目,还能面对面地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并得到他们手把手的“真传”。
“牵挂非遗的,不应只是写满沧桑的面孔;非遗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加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翁敏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流动的,很多知识和技能仅仅保存在民间艺术家的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文字记载,一旦失传,很难再复制。因而,非遗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人的群体中,青少年是格外重要的一支力量。当青年一代对其有感情了,传统文化就有望得到保护和传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