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

摘要:岳村鈲子是流传于山西文水岳村的民间锣鼓音乐。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风格雄浑、粗狂、古朴、厚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祭祀文化的缩影,传承着华夏文明农耕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服饰道具,处处体现着它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这也使得它成为山西繁如星辰的锣鼓艺术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摘要:岳村鈲子是流传于山西文水岳村的民间锣鼓音乐。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风格雄浑、粗狂、古朴、厚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祭祀文化的缩影,传承着华夏文明农耕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服饰道具,处处体现着它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这也使得它成为山西繁如星辰的锣鼓艺术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岳村鈲子的研究极其匮乏,只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山西卷》中少有提及,对岳村鈲子的渊源、物质构成、音乐本体等方面还没有详细与深入的探讨。面对岳村鈲子在新时期的迅猛发展,面对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系统研究岳村鈲子成为非常重要、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构成 祭祀文化

文水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自古商贾往来频繁,文人墨客聚集如云,故留存了浓厚的艺术文化沉淀。曲艺种类有文水莲花落、文水三弦书、跌杂则、顺口溜等;民间音乐有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打击乐、吹奏乐、民歌;舞蹈类有民间舞蹈和创作舞蹈等。在众多的艺术品种中,锣鼓打击乐尤为丰富多彩,村村自成一派,如岳村鈲子、马西铙、社鼓、桥头大鼓、闫家社福胜锣鼓等。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为岳村鈲子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岳村鈲子的流传地域、班社组织

文水鈲子发源于文水县岳村,广泛流传于文水县及汾阳、交城周边地区。据考证产生原因系为取悦于麻衣仙姑,在求雨活动中创出,历史悠久,文化大革命前没有固定的职业班社,演奏者大多是自发组织的农民团体或鈲子爱好者,后因历史变迁,专业从事鈲子演奏越来越少,渐趋消亡。

20世纪80年代,省、地、县文化部门多次组织专人进行搜集、考察,在现岳村鈲子艺术团团长武济文及一批鈲子爱好者的极力挽救下,整理发展,特别是参加国际艺术节一击成名后,不断继承、发扬,知名度与日俱增。成立岳村呱子艺术团,后经李建安等村民组织,开办专门学校,经过几期学员培训后,现有较为固定的艺术团成员100余人,在校培训学员20余名。

沐浴着国家的大好政策,岳村鈲子演奏由过去民间班社自发组织的即兴表演,演变为有组织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标志着岳村鈲子表演由过去民间社火等小型活动转变为大型庆典活动,由走向衰败的民间活动转变为受国内学界关注的民间文化。

岳村鈲子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鈲子民间艺人,通过以下表格中,让我们对这些质朴的民间艺术家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民间艺人简单介绍

目前,这一代岳村鈲子的传承人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对岳村鈲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时代变迁,为使岳村鈲子在现代文明中不被淘汰,积极与时代接轨,他们对岳村鈲子进行了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制作民间音乐集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注重岳村鈲子在新时代的发展,从演奏技巧,创新方向发展等入手,制定一系列的计划,使这一古老艺术重新焕发青春,叩响时代的舞台,为岳村鈲子的发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文水鈲子的功能

祭祀求雨流传于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带,是一种影响力很广的民俗。当土地干裂,赤地千里之时,人们就把希望转向了苍天。雨水对于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域的庄稼与人畜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民间,人们相信雨水能否从天而降是由一个带有人格化色彩的天神主宰的。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性日子里,人们便祈求下雨,利用求、献、责、打等各种方式,求助于老天。求雨反映了人们对天的看法,反映了农民,特别是传统农业生产对于大自然的依赖。祈雨祭祀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特有的一种文化内容,学术界称之为“祭祀文化”。

地处黄土高原的文水,是较早的农耕地带,十年即有九旱,在靠天吃饭的历史环境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百姓最大的愿望。由于文化认识低,他们将丰收的一线希冀寄托于冥冥的神灵,多以为天旱是得罪了上天,为求得开恩,赐雨人间,就举行一系列形式各异的祭祀,祈祷仪式,这些仪式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原始时期,文水鈲子的最早功能就是祭祀祈雨。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当地的祭祀祈雨仪式上,文水鈲子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演奏的主要乐器分别是由小钹、大钹,大铙、大鼓组成。这些独制的特色乐器,在演奏时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演奏时通过不同节奏、音响和力度变化,模拟了雷鸣、风雨和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雷鸣闪电,喜雨不断地动人景象。祈雨的人们将大铙向天空抛起而形成的“人与天”对接的壮观画卷,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这种观念也反映了农耕文化中祭祀的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岳村鈲子的功能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祭祀祈雨,逐渐加入仪仗迎宾功能。

前文中提到的武则天省亲,就能很好的反映岳村鈲子这一社会功能。至今文水岳村鈲子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功能,如在大型开幕式、艺术节等重要活动中,他们依旧把那份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们还积极参加国内外比赛获得多种荣誉。

岳村鈲子融打击乐、舞蹈表演为一体,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时而如春雷滚动、乌云翻滚,时而如惊雷乍起、闪电裂空,鼓号震天、苍凉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古朴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特征,在三晋锣鼓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毋小红、王宝灿、薛麦喜.山西锣鼓[M].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