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树往高处长 根往深处扎

树往高处长 根往深处扎

树往高处长 根往深处扎

——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之际国家艺术院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回顾(下)

本社记者 王立元

“剧本是一剧之本。”“指挥能把一个三流团队带向一流水平。”“美妙的旋律能够穿越时间的阻隔。”……一部艺术作品的诞生凝聚着众人的汗水和艰辛,从生产机制的长效规划,到主题的精准把握,对题材的策划论证,用心血堆砌的创作过程,专家组指导反复修改打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主创团队。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汇聚国家艺术院团最新创作的作品,虽然每部作品带着不同的艺术气质,但也可以感受到作品背后的创作人员,都在努力踏出一条把握时代要求、表现人民群众、见思想见精神的潜心创作之路。

一部部作品是青年创作人才成长的台阶

张镇新是从中央芭蕾舞团成长起来的青年编导,2008年,他得到与英国编导大师阿库汉姆合作的机会,排演新作品《相聚》并在世界各地巡演。之后,他又在中芭的“WORKSHOP芭蕾创意工作坊”中创作出《天黑请闭眼》、《曙色》、《记梦思》、《香莲·赛莲》等中小型节目。一部接一部作品让张镇新快速成长,今年,中芭选择他成为年度大戏《鹤魂》的编导之一。

国家京剧院青年编剧李美妮也是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迅速成长:修改打磨传统剧目三部曲《李白》、《屈原》、《杜甫》,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构思《方志敏》等剧目。今年,她还参与国家京剧院2015年新创剧目《伏生》、《西安事变》的剧目创作工作,担任编剧助理。今年下半年,她得到机会独立创作京剧《浮士德》,成为首位改编歌德名著《浮士德》为京剧的编剧。

培养一名指挥家就像培养一名飞行员,歌剧指挥更是需要驾驭乐团、合唱团、歌唱家等,对青年指挥来说,一个可以实践的舞台变得尤为珍贵。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朱曼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她执棒中外乐团演出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蝴蝶夫人》,瓦格纳歌剧《唐豪塞》、《女武神》,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以及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国原创歌剧《霸王别姬》、《热瓦普恋歌》、《辛亥风云》、《红帮裁缝》等一系列歌剧作品及大量交响乐作品。如今,她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

在每年的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编导周莉亚都担任主要创作人员之一,曾执导过《水墨中华·风》、《水墨中华·雅》、《国色》等剧节目。“不同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风景,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创作作品《为了母亲》,到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第三章《民族的脊梁》中担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典歌曲及舞蹈》编创组组长,再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晚会《胜利与和平》中《红纱巾》、《天耀中华》的编创工作,参与这些大型活动的编创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阎肃老师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理念,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信念,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周莉亚说。在周莉亚眼中,每次的创作都是一次破土而出的过程,在艰辛的创作过程中只有找准方向才能突破自我。

让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主调

如何沉下心、扎下根,首先是认识问题、立场问题、感情问题,创作者要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青年导演刘丹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向上走,向下走》的复排导演,在今年3月带着该剧到福建古田、贵州遵义、陕西延安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惠民演出。该剧主要表现北漂一族的辛酸史,将保安、保姆、农村姑娘这些看似平凡的普通人,放进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中,表现出对城市底层劳动者的关怀,并让观众体会到这些平凡而真实的人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一路高歌、昂扬奋进的精神。

“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要切实把人民群众当成表现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让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调。”这是刘丹从这部作品中体会到的,也成为她秉承的创作方向。

今年,刘丹提出创作新剧目《走西口》的计划,得到了剧院的大力支持。穿太行、过吕梁,驾风驱车5小时。“一路盘桓,一路崎岖,一路苍茫!山是黄的,壑是黄的,塬是黄的,风更是黄的……那些悠长凄美的走西口民歌只有在此情此景中,才显出其原有的思乡和孤独。”刘丹说。在真正走近走西口的历史后,她更希望将这段历史中的民族精神挖掘出来,这是艺术创作者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姜莹自2013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驻团作曲以来,在民族音乐的创新上不断进行探索。姜莹于2013年、2015年两度与著名导演王潮歌合作,担任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的作曲和编曲。在经典作品中注入时代的思想和理念,使民族音乐本体产生更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姜莹走出的一条创作之路。

“我的创作理念更倾向于当代的美学观,想通过民族音乐作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接下来,计划创作出以‘唱响中国梦’为主题的时代作品,讴歌时代、传播正能量。在深入民间采风的实践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素材,创作出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姜莹说。

用情感锤炼作品,用心灵酝酿作品

创作精品之路不可能是坦途,需要积累、积淀,志存高远。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亘古不变的规律,在一个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成长过程中,更要潜下心来搞创作,不仅身要沉下去,而且情要融进去。

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到创作出一部儿童剧,而且力争创作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热血、有温度、有童趣的作品,创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创作好这部作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杜薇翻阅《晋察冀诗选》、《晋察冀文学史》,查找当时的音乐作品,浸泡在充满赤子之情的文学氛围中。她到剧中王二小的原型人物之一闫富华的家乡——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南滚龙沟进行采风活动,收集大量极具价值的视觉资料,采访当年的儿童团员,书写了详实的采风日记。剧本成型后,她虚心接受剧院专家组的意见,剧本大纲十易其稿,剧本修改六稿;同时坚持走进排练厅,和导演、演员一同对剧本进行反复打磨修改。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歌剧、交响乐双专业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张峥以对歌剧深厚的感情投入到《号角》的主创工作中。力求完美的张峥,对所经手的工作都精益求精。“当时,4个月的失眠伴随着我,繁重的工作和密集的演出、排练让我的体重下降了近20斤,医生建议休假1个月,但是关键的冲刺阶段让我没法停下脚步,我的脑海中不断出现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前进!前进进!”张峥说。

改编西方名著《浮士德》,对年轻的李美妮是一次考验。“不论是中国文化,抑或西方艺术,始终有一种‘高台教化’的功能,是对国民的一种启蒙,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坚定信念后,李美妮在创作中克服困难,大量查阅资料,经常熬夜思考创作到凌晨,虽然也曾因为过度的劳累病倒,但她始终坚持着与导演和演员们合作直至剧目联排。

首次出任大型原创舞剧编导,张镇新也曾十分忐忑,担心自己因经验不足、能力不够而有辱使命。“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领悟到创作源于人民,创作为了人民,创作服务人民,只有脚踏实地地深入生活,倾听人民声音,感受人民苦乐,才能汲取到时代的灵感和心灵的养分。”张镇新说。

张镇新随《鹤魂》主创团队,先后4次冒着刺骨严寒和烈日酷暑赴扎龙、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创作采风。三月春寒,为了看到丹顶鹤“返乡”场景,他在零下10度、冰天雪地的芦苇丛中苦苦守候两整天;六月酷暑,他在滚烫的地胶上为演员排练慰问演出节目。为了捕捉鹤的细节,他不顾蚊虫叮咬,长时间仔细观察丹顶鹤觅食、梳羽、跳跃、飞翔的动作体态,还在现场即兴创作,创造出既具有生活依据,又具有艺术美感的造型和动作。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