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学艺术 >> “互联网+”时代的文艺批评长什么样?

戏曲动漫:如何为国粹插上现代翅膀

北京石景山,戏曲动漫吸引了不少“小票友”。资料照片

  当生、旦、净、末、丑的戏曲人物变成可爱生动的动漫造型,当唱、念、做、打的戏曲程式被精心刻画成动漫场景,当越来越多不同剧种的经典唱段被制作为动漫作品,戏曲动漫——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正逐渐成为传承国粹的重要形式。

  深秋时节,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教育厅在长沙联合举办“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建设与传承计划——戏曲动漫”推广现场会,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数字技术,让传统戏曲华丽“变身”

  在长沙市明德麓谷学校的走廊墙壁上,随处可见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戏曲动漫人物,形象鲜明的脸谱、剧目和剧种一目了然。“一看到这些可爱的人物,我就特别想知道他们的故事。”明德麓谷学校四年级的侯熠格看着墙上的动漫形象,眼睛发亮,透出满满的兴奋。传统舞台上的角儿,穿上现代动漫的新鲜“外衣”,在孩子心中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戏曲,去接触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全国妇联中国儿童活动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认为,承载传统文化的戏曲要在少年儿童中推广,必须采取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方法,找到一个好的媒介进行传播传递。而动漫、动画形式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生动、夸张、幽默、色彩绚丽、形神兼备,符合孩子们的审美。

  “孩子们都喜欢动漫。”中国动画学会高级顾问、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说,“戏曲动漫对戏曲艺术来说,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快捷的方式。”

  用数字技术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在数字化条件下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这些年一直在尝试的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90部(集)戏曲动漫作品的建设,今年年底将完成50多个剧种、280部(集)作品的生产。戏剧的发展史、声腔、代表剧目、名家名角、特色乐器等内容通过问答、叙述、剧目等方式都融入到动漫中,充分发挥了传统戏剧文化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动漫形式为载体,传统戏曲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戏曲动漫大课堂”,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

  “癞子头上是什么花,癞子头上韭菜花……”黎薇口中活泼轻快地唱着怀化戏词,手中的鼓棒清脆响亮地击打着节奏,头和身体和着旋律欢快自然地摇摆,在台下,她带领的“花童哥”和“柳二姐”们,起劲儿地跟着她说唱和摇摆。作为长沙市明德麓谷学校的音乐老师,黎薇正在上“戏曲动漫大课堂”阳戏《盘花》教学观摩课,上课的孩子是明德麓谷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剧目剧情,班上的男孩子做“花童哥”,女孩子则是“柳二姐”,在看了《盘花》动画之后,他们被老师带领学习戏曲动漫中人物的唱段和程式,“花童哥”走矮子步,“柳二姐”小旦耸肩,两方相互对唱。孩子们学得像模像样、兴趣盎然,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

  “戏曲动漫大课堂”是“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建设与传承计划——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创新推广模式,主要包含戏曲体验课和戏曲教学课两种形式。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戏曲动画作品,学习戏曲知识,模仿戏曲表演和演唱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戏曲动漫进校园’项目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把握住了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特点,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戏曲走近孩子找到了一个正确路径。”王秀江说。在他看来,“戏曲动漫大课堂”抓住了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其体验式学习与技巧学习的方式让戏曲中过去的故事得以“复活”,搭建了从过去到现在最好的桥梁。

  据悉,2015年将通过全媒体推广“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活动将进入全国1000所学校,惠及学生不少于100万人。欧阳逸冰在戏曲动漫推广工作交流研讨会上动情地说,美育必不可少,戏曲动漫作为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加深文化素养;而戏曲更需要走近群众,走近孩子。

  探索推进,让戏曲动漫走得更远

  “戏曲动漫大课堂”观摩课给参加推广会的专家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欧阳逸冰说:“老师成功激起了孩子的兴趣,但如何把‘戏曲动漫’与真人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值得思考。”诚然,在找到“戏曲动漫”这个新路径之后,如何利用好这个“新式武器”,让它在实际推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不断探索。各试点省在摸索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经验。

  把握受众特点,选择合适剧目,这是山东省在推广“戏曲动漫”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通过邀请戏曲界、教育界等方面的多位专家和知名学者对优秀的山东地方戏剧目进行梳理,并结合动漫表现形式的特点对项目的立项反复研究、讨论,山东最终选择了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三个剧种,并在三个剧种的优秀剧目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适于动画表现的14个剧目进行建设。山西省也选择了代表性强和普及性高的剧种以及珍稀剧种为主要制作对象,同时明确选择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传承价值和对青少年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剧目。在形式选择上从短小、经典两个方面考虑,不选择大本戏、整本戏和连本戏的表现形式,而是将符合动漫表现形式的经典折子戏作为制作重点。

  此外,推广戏曲动漫还要目标定位准确,注重互动交流。湖南在开展“戏曲动漫进校园”工作时首先明确定位,即戏曲进校园不是培养戏曲专业演员和票友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戏曲知识的教育。通过让小学生赏析经典剧目、学唱经典唱段,了解戏曲常识,以激发小学生的戏曲欣赏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戏曲欣赏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戏曲素养。在多年的探索中,湖南形成了经典戏曲动漫激发兴趣、戏曲表演专家进校引路、音乐课堂戏曲教学提升的“湖南模式”。目前,湖南省“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已选取近百所小学依次开展活动,共计影响了2万多名小学生,力争建立起戏曲动漫、戏曲动画传播者与学生三位一体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模式。

  对于戏曲动漫项目的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还需要从三方面着力,首先要加强数字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建设一大批适应青少年美育教育的艺术资源;其次,要围绕学校美育教育,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各方协力,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服务项目;最后,各地文化馆(站)要重视戏曲动漫进校园等学校美育工程的人才援助,文化工作者不妨以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承担义务推广的工作。

  而对于“戏曲动漫进校园”项目持续发展,王秀江提出四方面的建议,一是保证质量,确保效果,不能急功近利;二是做好课程评估评价,得到有效的反馈,以便于不断改进;三是要做好师资培训,建设一支能满足戏曲动漫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四是要向儿童中心、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推广,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记者韩业庭通讯员宋潇)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