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访谈 >> 王名:统合资源推动扶贫新机制形成

廖晓义:用创新互联网思维重构乡村文化

  星辰在线10月20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2015年10月20日,在长沙县开慧镇举办的世界创客大会上,一位举止翩翩的论坛分享着,在舞台上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向大家阐释了乡村环保这一重大课题。这一被她称为乐和模式的乡村建设模式,因为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显出了更加具有现代气息与生命力。这位分享嘉宾,便是廖晓义。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乐和家园创始人,克林顿基金会全球公民奖获得者,环保领域最高奖项苏菲奖获得者。
  让老百姓乐在乡村之中 需要不断强化村民自治
  廖晓义认为,人类发展需要基于两个原则,一是生态友好,一是人文友好。当今中国社会,在街道和行政村层面下缺少自治组织,需要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快乐成为生活,让生活成为生计。
  廖晓义一直致力的乐和家园模式的探索,是一条以乡村建设为基础的城镇化道路,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力量,以社工站为技术支撑平台,村民们通过互助会、联席会来参与村庄治理,在乐和大院、乐和书院和乐和庭院三大空间激活乡村社会,从读、耕、居、养、礼、乐六个方面复活乡村文化,通过倡导集体自强、个人自主、生态自然、道德自律、乡村自豪五大特质,形成合作经济为基础的乡村共同体机制,实现天地人和,乐在其中的目标。
  要让老百姓真正扎根在乡村,乐在其中,需要的是群众之间的自治,只有村民的自制力增强了,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去,我们的模式才真正的起到作用。廖晓义说。
  回归文化教育 重塑乡村邻里和谐关系
  怎样让农民邻里之间关系更融洽,从而使大家凝聚力更强,更加积极地参与乡村建设?成为了廖晓义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廖晓义和她的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乐和六艺活动。乐和刘艺,就是读、耕、居、养、礼、乐都是让农民当主角,自己选文化活动的主持人、礼仪先生或小姐,自己编排话剧自己演,这激活了他们的主动性、道德感、社会性和公益心。廖晓义介绍,我们把他们参加活动的图片贴在墙上,他们会高兴地找自己的相片,觉得生活得劲了!很快地,他们自愿参加大院书院建设、一起建小剧场,乡村关系重新变得像个大家庭了。
  现在,廖晓义认为,需要加强乡贤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包括农艺师、茶艺师、礼仪师等,让他们能在乡村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乡童是乡土文化的传承,他们是乡村的未来,必须要注重乡童的教育;村官则是乐和生计发展的重要推手,要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另外,社工知识结构的重建,游客及创客的吸引,是乐和生计的外部能量,他们也很重要。
  互联网+让乡村走向世界 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
  乐和乡村在全国实行八年来,在湖南长沙县、山东曲阜、四川、重庆等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已取得实效。而最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国家对乡村互联网建设的加大扶持,廖晓义团队也正在加速与互联网、创客的结合。
  我最近十天开了三个会,读了两本书,生了一场病。而这三个会都与互联网、电商紧密相关。我们以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终于要出土了,要对接云端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也将带动乐和生计的发展,使乐和农村从过去的单脚跳变为双腿跑了。
  互联网+的意义不只是让乡村用上互联网这种技术,它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可以链接到各种人才、资源、资金与市场。所以,乐和乡村在互联网+的建设上会比过去更为开放。
  据廖晓义介绍,乐和生计将通过众筹、联营、共享的途径来培养五个果子:一分田,这是保证乡村生态的种子;一个院,乐和乡村将首先尝试选10家农户,建10个院,可以是养老院,可以是文化大院;一窝蜂,它代表的是乡村土产,健康的食物链重建;一群娃,它是乡村持续和谐发展的未来;一个园,它代表的是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一个未来乡村创意产业的载体。(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