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多姿多彩的回族婚俗

多姿多彩的回族婚俗

                            多姿多彩的回族婚俗


      宁夏回族婚俗与宁夏回族族源的形成相辅相成。上溯到唐、宋、西夏各朝代的西域诸国的穆斯林商人尤以元朝时随蒙古军东来的穆斯林工匠、军士与本地人的通婚,信奉伊斯兰教的汉族和蒙古族人与“回回人”的繁衍生息都是宁夏回族族源形成的原因。由此可见,宁夏回族婚俗不但是穆斯林信众人生礼仪的一部分,也是多民族风俗结合的产物。同时,人们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因此,回族婚俗也是宁夏地域特征在民俗生活中的集中反映,承载了诸多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事项。回族的婚姻中既有宗教内容,又有民俗文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婚俗因受到汉文化和现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传统婚俗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看到,今天,在回族婚礼上传唱久远的宴席曲,正逐渐在婚俗中消失,使得回族婚俗失去特色和光彩。

      在飞速前进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回族婚俗及宴席曲,就是对回族文化基因的保护,对民族艺术的珍存。 

回族民间把婚礼庆典俗称为“过事”“做宴席”,因而把适于在这类场合演唱的民俗性礼仪小曲和生活小区统称为宴席曲。宴席曲还有一种称谓“家曲子”,这是因为回族受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认为在男女混杂的公共场合或当着老少几辈人面前唱情歌—花儿,是违礼之举,因而称花儿、信天游为适于在山野即兴而歌的“野曲”。而宴席曲中很少有牵扯男女私情的内容,是适于在家里或公众场合演唱助兴娱乐的“家曲”。“你打个调,我唱个曲儿,欢欢乐乐讨上个喜。”这是广为流传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群众中的风俗谚语。其出处,就是来自回族的宴席。宁夏回民一般把举行婚礼或办喜事称做 “摆席”“宴席”,把参加婚礼叫做“吃席”,把在新婚宴席等喜庆的场合演唱的曲调叫宴席曲。而宴席曲,就是回族婚礼宴席上最具喜庆气氛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似乎在宴席上,没有“唱家子”即兴演唱的家曲儿,宴席就不热闹,就少了些滋味。宴席曲是具有浓郁回族民间特色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婚礼上演唱的宴席曲,是回族艺术的民间表现形式,生动、丰富,流传千百年,有路曲、进门曲、恭喜歌、祝贺歌、摆场歌等婚礼准备阶段由贺客唱的歌,以及正式举行礼仪时阿訇证婚、主婚诵念的证婚词、赞颂词和“耍公婆”、“表针线”时说唱的赞颂致谢的小曲;在婚宴进行过程中演唱的叙述曲、民俗生活的叙事性民歌小曲;婚宴进行过程中由唱家子、事主、来宾等即兴表演或点唱拉唱的各种抒情性小曲;逗趣助兴演唱的打歌及讽刺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喻歌等。在宁夏回族婚礼中流传较广的曲目有:《紫花儿》《进门曲》、《恭喜曲》、《四姑娘》、《尕老汉》、《数螃蟹》、《数麻雀》《父母好比江河水》...等。

       作为回族婚礼中最为精彩、最具活力的部分——回族宴席曲,以其复合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开放性的情感宣泄方式,是回族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艺术事项,如若消失将使得回族婚俗失去特色和光彩。所以在族群中开展对回族婚礼的推广;传带民间唱家子将回族婚俗中的良好风尚,以回族宴席曲的形式进行展示、传播、推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