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提量、提质、提效,不仅要体现在拓土建屋上,也要体现在交通基建和其他公共服务上。特区政府昨日就“三铁三路”项目展开公众咨询,明年底交代线路走向和时间表。多名立法会议员不满政府规划进度慢,直指筹划多年的南港岛线西段及北港岛线至今“未找数”。特区政府需要切实改善工作作风,优化程序,提高效率,这是良政善治的必然要求,以民为本的应有之义。
新一份施政报告建议未来兴建三条主要干道及三条策略铁路,包括北都公路、沙田绕道、将军澳油塘隧道、港深西部铁路、中铁线及将军澳线南延线,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和铁路系统。由于基建涉及填海、收地等工程,对环境有影响,加上站点设计牵涉经济成本及各方利益,争议在所难免。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昨日讨论“跨越2030年的铁路干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成果,不少议员就“三铁三路”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提出意见,反映地区民意,颇有建设性,这对特区政府进一步优化基建方案将大有裨益。
民意咨询很重要,但也并非时间越长越好。基建工程牵涉利益博弈,根据过往经验,任何基建方案都会有反对声音,不论如何咨询,要达成一致谈何容易。亦因此,特区政府在重视各方意见的同时,也要展现担当,不能遇着问题绕道走,听到反对就止步,而应以社会整体及长远利益为依归,尽量删除繁文缛节,提速提效,避免重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覆辙。
事实上,香港的不少基建项目都因为蹉跎岁月而备受诟病。过去的项目且不提,以南港岛线西段为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讨论兴建一条连接香港大学、华富邨、田湾、香港仔的铁路,以南港岛线的黄竹坑站为终点。2014年,政府提出具体蓝图,最快2021年动工兴建,2026年投入使用,奈何好事多磨,计划一变再变。今年初有关官员表示,有关线路“有需要时再建”,即是遥遥无期,令有关地区的居民大失所望。至于同样在2014年列入基建计划的北港岛线,至今亦是纸上谈兵。
基建工程从设计到使用,跨度的确较长,但是否需要几十年来规划呢?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十年已是大变样,不仅建筑成本成倍增加,社会舆情也大不相同,过去可轻易完成的项目,今日或变得阻力重重,需要付出更多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由于香港过去的基建项目常常旷日废时,市民担心现今提出的“三铁三路”计划会否再次出现延误或其他变卦,并不是没有根据。
拖拖拉拉,效率不彰,可以出现在任何环节。近日,长洲“覆核狂”郭卓坚涉“呃公屋”的问题很快得到处理,值得一赞,但他被投诉长洲居所涉僭建13年,有关部门至今仍在“搜集证据”,耗时之长令人匪夷所思。还有,新时社报报道北角华汇中心涉霸占公共地方、阻碍行人的问题,报道已推出第四个系列,问题仍未解决。僭建、霸地的性质简单得多,为何也是调查复调查、研究复研究呢?
行政长官李家超曾强调,“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切中肯綮,引起社会广泛共鸣。未来五年,香港要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最关键亦最重要的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完善治理体系,提高管治能力,增强管治效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