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30年登陆 陈国祥指催化两岸交流
中新社台北12月31日电 题:忆台媒初登陆 陈国祥指催化两岸交流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刘舒凌
2017年底,在陈国祥位于台北市复兴南路的新办公室,窗外不远便是101大楼等台北东区的摩登写字楼。离开中央社董事长一职不到半年,这位资深媒体人出任一家文化公司总顾问,老骥仍有千里志向要延续。
资料图:台湾日月潭。中新社发 陈文 摄
遥想30年前,陈国祥任总编辑的《自立晚报》,派遣记者李永得和徐璐绕道东京,为两岸新闻交流破冰。当年9月15日,李、徐抵达北京,时任中国新闻社港澳台部主任陈佐洱到机场接机,一句欢迎,欢迎。等你们38年了让当事人铭记至今。
那一年7月,国民党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体制,台湾民间尤其新闻界猜测,开放老兵探亲为期不远。两岸关系或将有重大改观,不止一家台湾媒体有志抢跑。
忆当年,陈国祥告诉中新社记者,报社曾考虑三个方案,最终采取的是第三方案:向当局新闻局登记后前往东京采访,此后再向大陆驻日使馆提出采访申请。
9月11日上午,报社社长吴丰山陪同李永得、徐璐到松山机场,目送航班起飞后拨电话通知守在报社的陈国祥登陆采访新闻稿上版;下午,报纸第三版登出的消息引发全台轰动。
彼时,当局曾一再要求《自立晚报》召回记者,但我们已经跟外界宣布将派记者到对岸采访,如果召回,这是很丢人的事情。
抵达东京后的李、徐二人很快收到采访已获批准的肯定答复。大陆方面明快地答应了。据说,采访是经过邓小平亲自同意的,并安排中新社接待。在陈国祥事后看来,中新社一直以来作为面向港澳台同胞和世界华人的媒体,很适合担任这次采访的陆方接待工作。
9月15日凌晨抵达北京后的十余天时间里,2名受到全球瞩目的台湾记者先后到访北京、广州、厦门等地。
据了解,李、徐顺利专访驾机返大陆的黄植诚等敏感人物,探访南京中山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相关报道受到台湾社会广泛重视。每天,通过酒店里的国际传真,一篇篇稿件发往《自立晚报》日本分社、再传回台北,《自立晚报》一时洛阳纸贵。
陈国祥还透露,李永得在杭州采访时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为女儿起名李杭。
回台后,台北地检署提告吴丰山、李永得,指李、徐二人出境采访登录不实,即申请地点与实际采访地点不符。陈国祥回忆,吴、李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根据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到大陆并非出国,不出国采访则不需要向当局报备。最终,案件不了了之。
尽管发生多种曲折,首次台湾媒体登陆开启了新闻交流之势;此后台媒争先恐后西进,不久后,当局正式开放老兵返乡探亲。陈国祥说,两岸来往是历史的必然,媒体首次登陆采访对后来的交流则起到了催化效果,并加快进程使其波澜壮阔。
如今在民进党行政团队任职的李永得今年与陈国祥碰面时曾提及,1987年推动的两岸新闻交流,希望持续地推进。
30年后,新闻资讯流动和过去全然不同。多年来活跃于台湾主流报社、通讯社,陈国祥切身感受这期间的起伏、脉动。他认为,当前,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掌握信息,媒体人应打破旧思维,透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载体,将庞杂信息转化成有用的新闻,才是关键。
今年秋天以来,他更频繁来往于两岸之间,主因是女儿在9月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这名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优秀毕业生,一举获得香港、北京多所顶尖大学录取通知书,反复权衡后选定北京清华。女儿告诉父亲,北京清华与台湾的大学环境有很大区别,老师、学生素质高,竞争氛围相当激烈,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体验非常充实。
聊到自己的下一步,陈国祥坦言,如有机会,仍希望成为一个好的媒体人,这还是我最擅长、有兴趣、有热情的工作。
建构可覆盖两岸及港澳乃至全球华人的新媒体平台,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他说,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壮大,各领域、区域的华人缺乏优质的沟通渠道,创办这样的媒体有必要,我也在寻求这种可能性。(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