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侨务动态 >> 厦门市人大侨外委赴市侨联征求侨务工作意见

福建东山又兴拱手礼

  东山又兴拱手礼

  “老朱您好!好久没见面了!”“是啊,老徐。很久没出门,来,握个手!”只见老徐微笑着向老朱行个拱手礼:“你知我知的原因,今后咱们见面,就用拱手代替握手吧”。这是前天笔者在侨乡东山岛县城东市场看到的一幕。

  拱手礼就是作揖,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拱手礼的核心动作是“拱手”。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适于对平辈)或微俯(适于对尊长)。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通常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形成一个拱形。也可一手虚握,另一只手包住,不高于颚,不低于胸,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用于遥祝时,手可抬高,宁高不低,不能低于胸。拱手礼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敬意,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符合卫生要求,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肢体接触。所以很多礼学专家认为,拱手礼不仅是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祖籍福建漳州的文学巨匠林语堂生前极力推崇中国拱手礼,他在《生活的艺术》中论述中国拱手礼优越于西方握手礼,他论证拱手礼避免了传染病的传播,行礼的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自己,而握手却有一种任人摆布的感觉。林语堂先生还有一篇《论握手》,写握手与作揖的区别,最为精彩的论断是“西人见面相互握手,华人见面握自己的手。”

  据知,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福建重点侨乡漳州地区仍盛行拱手礼,至今有一些高龄老人仍保持这种礼仪。特别是旅居海外的漳籍乡亲,注重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时施用拱手礼。今年来,许多地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为减少近距离密切接触,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从卫生防疫的意义来说,对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不失时机以拱手礼取代握手礼,很有必要。所以最近以来,在漳州地区,不少人见面不再用握手,而改用拱手。(林长华)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