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聚焦十九大:4000人拼七年攻克港珠澳桥难题

聚焦十九大:4000人拼七年攻克港珠澳桥难题

  图: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国新办9日邀请九位基层中共年轻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新时社报记者张帅摄

  新时社报10月10日讯 (记者 张帅)国务院新闻办在十九大前夕举行一系列主题记者会,其中10日安排9名来自基层的党员与媒体见面。此次参与见面会的党员之一,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兼总工办主任高纪兵在会上透露,目前,港珠澳大桥工程正处于收尾阶段,虽然任务依然艰巨,但在现场已经坚守了7年的4000多名建设者依然日夜兼程,以确保大桥在年底具备通行条件。他同时提到,沉管隧道部分工程曾全靠潜水员一点点地下水做完,风险相当大,中国建成30万吨排水量全球最大起重船,大大降低了潜水作业风险。

  2011年,高纪兵开始参与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的建设。他负责建设的主要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包括两座10万平米的外海隧道和一条6.7公里海底隧道。这条隧道是我国首条在外海建设的沉管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被誉为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高纪兵介绍。

  500项专利助建外海成岛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完成了500项专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常规需要三年的外海成岛建设,用四年完成了常规需要八到十年的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用一天完成了通常需要半年以上最终接头的安装。高纪兵表示,经过一年半时间百人团队的攻关,四年多艰辛的工作,才有了今年7月份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顺利贯通。

  我们一节沉管180米长、37米多宽、11米多高,它的排水量8万吨,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谈到港珠澳大桥建设最艰辛的记忆,高纪兵介绍称:隧道第15节沉管安装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异常回淤,这个管节拖出去三次被拖回来两次,实际上第二次拖回来的时候,整个指挥团队,包括现场所有的作业工人都是含着眼泪拖回来的。

  世界最大起重船获赞叹

  据高纪兵介绍,建设之初,每一条沉管隧道的贯通接头在传统方法下全靠潜水员一点点下水做完,过程风险相当大,而且时间很长,一个接头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港珠澳大桥通过技术创新,把原来需要半年的时间缩短到了一天完成。而且,对于以前无可奈何的六千吨重量接头,建设者给它装备了全世界最大的起重船,排水量达到30万吨,起重能力达到12000吨,可以180度旋转,这一大国重器得到了全世界沉管界专家的赞叹,被称为对世界沉管的巨大贡献。

  伴随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7月份贯通,大桥主体工程已实现全线贯通。大桥建成使用后,未来香港与珠海、澳门之间约4个小时陆路车程将缩短为30分钟。高纪兵透露,为确保大桥在年底具备通行条件,目前依然有4000馀名建设者日夜兼程,进行最后的冲刺。

  老外漫天要价成就巨桥中国造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的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介绍,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2007年,当时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全球去考察,他们找了当时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荷兰方面报价1.5亿欧元(约合14亿港元)。而中方当时报价三亿人民币(当时约合2.85亿港元),希望荷方提供框架,并能提供最重要的、风险最大部分的支持。但是,荷兰方面谈判人员称: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林鸣不得不从零开始,自主攻关,带领团队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着,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