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11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薛洋/文陆军航/图)大陆对岛内的台湾时事评论员郑又平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每当看到台湾的《中国史》课本就会感到很痛心,以前是厚厚的几本,如今只有薄薄的一本,但未来可能连这样薄的书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东亚史》。
郑又平指出,民进党当局通过教育、宣传等各种手段图谋构建新的文化认同,去中化则是一个重要路径。像是日前台当局涉外部门官员吴志忠就表示,蔡英文此次出访南太平洋三个国家是寻亲之旅,借此凸显台湾与三国皆是南岛语族一分子。
郑又平表示,文化台独应定性为敌我矛盾,不要认为是可以妥协的。如果文化台独不解决,即使未来两岸统一,台湾的治理也将面临严重问题。他说,台独势力利用20年,滴水穿石,将青年变成天然独。不过他认为青年是可塑的,希望两岸再通过20年的交流融合,天然独也能变成天然统。
台湾佛光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大宁则从国文课纲切入,谈及文化台独问题。他透露,以前曾私下里听说,陈水扁刚上任时,独派曾主张将台湾文字全改成拼音,据说教科书都编好了,只是调整太大无法推行而作罢。接下来,民进党当局开始做小动作,如淡化一些用语的中国色彩,提到李白杜甫时只能说是中国诗人,而不能说是我国诗人。
如今他们又把脑筋动在降低文言文比例上。谢大宁表示,绿营背后的意图很清楚,他们认为只要能降低文言文篇数,就可以冲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于要加入跟台湾有关的文言文作品,这当然不是文学考量,而是政治决定的,这种追求文化虚无化,实在让人忧心、沮丧!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