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他走了,留下潮湿的记忆

他走了,留下潮湿的记忆

  图:被誉为香港“文学先锋”、“文坛教父”的刘以鬯前日离世,各界同表哀悼

  新时社报讯 (记者 吕少群 杨绮青 王丰铃 倪梦璟) 《酒徒》作者、享誉“香港文学泰斗”的作家刘以鬯,前天永别香港。这位毕生从事报刊文学编辑和创作的文化人,在近百年的人生中,留下《酒徒》、《对倒》等六、七千万字作品,被喻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的《酒徒》,更启发导演王家卫拍成电影《2046》和《花样年华》。今年七月的香港书展原本筹划《刘以鬯的花样百年》,并拍摄纪录片《百年巨匠─刘以鬯》,可惜这些随着刘老的离去而成为永远的唏嘘。对于刘的逝世,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香港作家联会暨世界华文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以及公开大学和岭南大学同表哀悼,为香港和文化界痛失巨匠而惋惜。

  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8日下午2点25分在香港东华东院逝世,享年99岁。其妻罗佩云女士在香港发布讣告公布了这一消息。刘以鬯一生致力于推动香港文学发展,其离世引发香港各界人士缅怀。与刘以鬯相识廿载的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淑娴,前天下午将社交网站画面转为黑色,唤起人们对这位世纪文学大师的追思。

  引入“意识流”标誌性作家

  刘以鬯祖籍浙江镇海,1918年12月7日生于上海,今年底将是他的百岁大寿。如今哲人其萎,空馀遗憾。与刘以鬯创办香港作家联会的潘耀明赞刘是香港文坛地标性的人物,“他是香港作家中,最早引入意识流的作家之一,一生对香港文学的推动功不可没。”香港公开大学赞誉刘老的文学创作上承三十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下启六十、七十年代以后香港的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其小说亦曾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

  《亚洲週刊》副总编辑江迅忆述,今年四月十八日见到刘老时,刘老精神颇佳。当天江迅推着刘老坐轮椅沿太古城道走,怕他累准备回程,刘老却挥着手嚷嚷要继续逛。江迅说:“一周前刘肺里有痰,心衰弱,病体趋危。我们正筹划七月书展名作家讲座专场,约了纪录片导演臧敬和刘以鬯妻子罗佩云、作家梅子、作家黄东涛(东瑞)台上互动,突然就接到消息,心中一愣,这不幸消息还是来了。”

  “教父”提携后辈不遗馀力

  香港作家联会转达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书记钱小芊对刘以鬯去世的悼念以及对其家属的慰问。作联和世界华文作家联会发布唁电高度肯定刘以鬯对香港文学的贡献:“他为了繁荣香港文学创作,主编香港报刊的文学园地,于三十多年前创办了‘香港文学’。他将长存于香港作家和华人作家心中,永垂不朽!”

  作联副会长、《香港作家》总编辑蔡益怀表示,倘以“文学先锋”、“文坛教父”称呼刘以鬯也绝不为过,“他的作品如《酒徒》、《对倒》等,已成为香港文坛经典之作,发挥相当大影响力,引领不同年代文学人。刘以鬯走完他的文学人生路,大家应为他感到高兴。”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联会员叶德平说,刘以鬯是香港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离世是十分伤感的事。

  除致力推动严肃文学外,刘以鬯更不吝提携后辈,包括新加坡作家谢克,香港诗人陈中禧、内地文学评论家陈子善等。应新时社报邀请,陈中禧和陈子善都撰文追忆刘以鬯。(见另稿)

  刘江华:文化界一大损失

  另一方面,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昨日哀悼刘以鬯离世,“他的离世是文化界一大损失,会永远怀念他。”曾向刘以鬯颁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岭南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都发表悼文称赞刘对香港文学创作和提拔后进的贡献。另一方面,潘耀明透露,作联将为刘老举办追悼会。蔡益怀则预告,《香港作家》下期会有刘以鬯悼念专辑。

  半世纪姻缘 千里一线牵

  图:刘以鬯与妻子爱情愈久弥坚,是香港文坛神仙眷侣

  著名作家刘以鬯逝世,在众人惋惜之馀,又敬佩他一生有一位贤淑能干妻子罗佩云默默支持,他们的婚姻,歷经半个世纪的考验,感情愈久弥坚。

  1948年,刘以鬯离开战乱中的内地,南下香港,进了报馆当编辑,但因处理编务不合老闆意思,被裁,1952年再度南下新加坡,依然受聘于报馆,在报馆任职几年间,经常到歌舞厅听歌解压,然后认识了现代舞舞蹈团的当红女主角罗佩云。

  当时,不少人对他们的恋情并不看好,但两人冲破重重难关,由新加坡到香港,开始了“未尝二十四小时分离”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二人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刘老每有稿件、出书的事宜,刘夫人总熟悉胜似秘书,在刘老师身体不佳时,罗佩云悉心照顾他,经歷五十年风雨,两人依然形影不离,出入皆双。即使今年,刘先生因病入院,她都一直默默陪伴在侧,整整六十多年,仍然不离不弃,堪称文坛真爱的典范。

  相见恨晚 陈子善永怀良师益友

  “刘老在我心中一直是和蔼可亲,健谈的,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香港文学的贡献值得永远纪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如此向记者说道。自从1990年第一次相见后,陈子善与刘以鬯可谓“相见恨晚”,两人兴趣相投,陈子善更感激刘以鬯对其的鼓励与帮助。“他当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非常怀念他。”

  陈子善一直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教学,他对于郁达夫、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工作有如此成果,正起源于他在刘以鬯创办的《香港文学》投稿时期的学习与积累。“那个时候,我们这种没有名气的年轻人想要投稿并录用,并不容易,但是刘先生不会看你的名气,他只看内容与稿件质量,从《香港文学》创刊初期,我就开始投稿,几乎每篇都被录用了,我也和刘先生关系更加亲近。”

  不论是郁达夫逝世40周年专题,还是研编梁实秋1949年前著译年表,陈子善在《香港文学》上刊登的作品越来越多,他不仅常常投稿,更时常研究刘以鬯作品,不断学习,刘以鬯主编的《香港文学作家传略》,更是陈子善宝贝至今的“资料库”,“我现在仍经常翻阅,查询。”

  而得悉刘老逝世的消息,陈子善感到非常遗憾,“几年前,我只要去香港就会去见他,近年来他年纪渐高,我尽量避免去打扰他,但没想到他就这样去了,真的非常遗憾。”陈子善表示,刘以鬯不仅是很有成就的作家,更是香港文学史的参与者与研究者,“他对香港文学的贡献永远值得怀念。”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