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动态和岛内政治与社会生态变化趋势,根据岛内民意变化特点,在深入实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台湾人民工作对台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就是大陆近年来做台湾人民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一、高层倡导和对台工作部门细致部署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氛围。
2014年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明确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大陆对台工作部门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调动、协调各方面力量协同开展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工作,借助中央推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实施,构筑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氛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多次强调,要重视与岛内年轻人的接触交流,突出三中一青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台湾青年的实际情况,倾听青年同胞的声音,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两岸青年交流策略,切实增强两岸青年交流对台湾青年的持续正面影响力,以期使更多的台湾民众积极参与到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共同振兴中华的行动中来。
中国大陆通过海峡论坛、两岸经贸论坛等两岸间重大交流平台,积极宣传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的思路、举措和具体办法。同时,在借助大陆台商、台生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入岛宣传,加强与台湾青年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及台湾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沟通联系,为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提供了思想交流、资讯分享、寻求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各类论坛、峰会上设置旨在帮助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介绍、经验分享、岗位推介、青年互动等环节,为台湾青年提供与大陆企业对接、寻找大陆发展舞台的机会,同时引导大陆企业善用、乐用台湾青年资源,达到青年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二、以点带面,构建以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为主要载体的就业创业平台体系。
中国大陆借鉴推动和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经验,立足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遵循交流、实习、就业、创业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以两岸青年合作为目标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2015年6月以来开始逐步设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截至2016年8月18日,国台办共授牌设立41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2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
创业基地和就业创业示范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既包括传统的创业园、科技园,也包括新兴的孵化公司、创客空间,还包括服务中心、研究中心,甚至包括为数不少的大学和高科技企业乃至区域性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创业基地和就业创业示范点在区域布局上侧重在传统台商集聚区域设点,在产业导向上侧重依托台商投资最为广泛的制造业和发展潜力大且适合青年创业的现代服务业。
基地和示范点的设立在国台办的指导和中央各部委协调支持下,注重目标导向,突出区域和产业特色,完善基地配套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又内生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部分平台已经在服务台湾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两岸青年合作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发挥了良好的平台示范效应。如2016年海峡论坛期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前往参观的福建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平台,短短两年时间即吸引了近70位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创业领域涵盖了智能机器人、电子商务、文创、生技等多个行业,已初步发挥了助推两岸青年放飞梦想、施展才华的平台功能。
三、广泛出台各类促进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便利和保障措施。
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两岸社会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加之台湾青年对大陆了解有限,与大陆青年相比其对大陆社会的适应性尚待提高,因而其在大陆的就业创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生和职业规划上的创举,应该予以切实的鼓励和保障。为体现大陆支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诚意和善意,大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和保障政策,积极为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政策措施涵盖开展事业单位就业试点、开放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住房和失业保险、税收优惠补贴、参与创业培训、旅游交通住宿便利、金融信用业务等领域。
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政策,规定在大陆就业台湾居民享有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权利,并将研究出台全国范围适用政策,明确在大陆就业台湾同胞平等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支持台湾同胞通过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提高购房和租房能力,帮助台胞在大陆安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政策,规定在大陆居住、就业和就学的台湾居民可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并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台湾居民在大陆参保规定,保障在大陆居住、就业和就学的台湾居民社会保险权益。
国家旅游局下发文件,要求旅游住宿企业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住宿服务。
为解决台胞申办信用卡门槛较高问题,中国银监会指导银行业调整台胞申办信用卡业务政策。针对在大陆就学台湾青年就业的身份和程序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为有意愿在大陆就业、符合条件的大陆高校应届台湾毕业生发放《就业协议书》,签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进一步为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毕业就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此外,2017年以来,针对包括青年在内的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中存在的生活便利问题,大陆相关部门陆续公布了一批新的对台便民政策措施,包括铁路和民航台胞自助购、取票和值机,开放在大陆工作的台湾研究人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获得项目资金支持,扩大法律服务对台开放,扩大台湾律师事务所在大陆设立代表处的地域范围等。
此外,大陆还鼓励境内各类企业为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岗位,国家设立的40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也自然涵盖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创业行为,而近期为两岸各界所热切关注的居民待遇也将在不远的将来成形出台,成为十八大以来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各层级地方政府基于本区域特点出台专门政策,为中央顶层设计提供了基于区域经验的政策素材。
中央提出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号召和倡议以来,本着首先让台湾同胞分享本区域发展机遇的真诚愿望,众多省市乃至省级以下地方率先制定促进台湾青年大陆就业创业的专门政策,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为中央顶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素材和区域经验。
纵观2013年到2016年各地出台的鼓励、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以福建、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天津等台商投资集聚区域为主,产业发展基础厚实,台商数量众多,投资规模庞大,具有以台引台的基础和条件,也与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区域意愿相吻合;二是大部分区域此前已开展吸引台湾青年就业试点工作,符合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风险紫牛之星到北京接受导师团指导,并协助有意愿创业的台湾青年成立公司。在相关部门协调和支持下,大陆为数众多的企业与台湾相关人力资源机构如1111人力资源银行合作,入岛开展招聘活动,吸引大批台湾青年向大陆企业求职。其中,海南航空、厦门航空年内相继成功吸纳台湾空服人员在公司任职即是该方面的典型案例。
六、以交流和实习夯实就业创业前置工程,初步形成了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热潮。
大陆充分尊重台湾青年就业创业规律,将台湾青年了解大陆、认识大陆社会和就业创业环境作为就业创业的前提。为此,大陆各级各类部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注重夯实两岸青年交流和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实践两大前置工程。
十八大以来,大陆适时总结和调整两岸青年交流方式,强化青年交流频度,通过设立各类基金,鼓励民间大幅开展两岸青年之间的体验式交流,使台湾青年通过更多的经济文化社会平台接触大陆、了解大陆;努力扩大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参与式交流,鼓励和支持企业提供岗位,吸引台湾青年实习实践,通过实习实践,亲身感受大陆市场的高成长性,更加深入、全面地感受大陆综合实力提升的时代脉搏,从而坚定在大陆就业创业的信念,为就业创业积累经验和资本;逐步推广台湾青年在大陆的融入式交流,创造条件,出台政策,让更多在大陆就学就业的台湾青年全身心投入大陆改革开放进程,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从而让台湾青年在大陆落地生根,乐于融入大陆,成为大陆经济社会的一分子。
建基于两岸青年的频繁交流和实习实践,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数量呈现规模化增长。据统计,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已达6000人,同期,在大陆各类岗位实习的台湾青年已超过20000人。与此同时,两岸青年交流的人数规模和互访频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井喷式增长局面指日可待。
七、在陆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示范效应初步形成,岛内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显著提高。
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两岸庞大人际交流的传播效果,在陆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示范效应已在岛内初步形成,直接影响到岛内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
2016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桂台合作研究中心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义守大学等8所高校合作开展的调研表明,受访台湾青年中近80%愿意赴大陆开展交流,59%愿意赴大陆就业,46%愿意赴大陆创业,甚至有18%的受访台湾青年表示愿意在大陆定居。
另据台湾《远见》杂志2017年9月30日民调显示,有6成年轻人愿意到大陆工作,而不愿意到大陆工作的年轻人只占3.8成。与此同时,大批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还产生了另一种效应,那就是打破了岛内特定政治势力和绿色媒体对大陆的扭曲和诬蔑,改变了台湾青年的大陆印象,同时,激发岛内更多台湾青年正面面对大陆迅速崛起和台湾迅速衰退的鲜明对比态势,重新思考自身发展定位,从而对岛内特定政治势力的蛊惑性教化产生质疑、抵制,进而以自身选择瓦解台独势力对年轻人的天然独论述。近期,不绝于媒体的诸多太阳花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报道即是该效应发酵的最好注脚。(刘澈元,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桂台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