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李妮)启德教育集团24日在北京发布的《2017澳大利亚留学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赴澳读中学的中国小留学生增长了51.6%,但他们在适应澳大利亚的学习及生活时仍面临诸多问题。
近几年,澳大利亚以优秀的教育资源以及留学后就业和移民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据澳大利亚移民与边境保护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至2016年,澳大利亚政府发放给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数量翻倍增长,这个数字从2012年的24403人增长到2016年的51139人,其中赴澳读中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了51.6%,读本科的人数增长了181%,读硕士的人数增长了106%。
启德此次结合澳大利亚官方数据以及自有大数据,深入解析中国学生赴澳留学的现状、趋势及职业发展状况。该《报告》重点对在澳读中学的中国小留学生进行了跨文化适应的调研。
2016年,中国赴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已达51139人,但不少小留学生在学习及生活方面仍面临诸多适应问题。图为赴澳留学咨询现场情况。 杨清伟 摄《报告》显示,这些中国小留学生在适应澳大利亚学习时,表现出诸多问题:无法适应中外教学的差异(45.48%)、英语水平太低导致理解课程有困难(39.62%)、在课堂里用中文交流(35.85%)、跟不上课程节奏(32.08%)、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时不积极(45.10%)、出勤率差(21.57%),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及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源(19.61%)。尽管如此,54.72%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们都表示课后并没有练习英语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方面,中学阶段的中国留学生与寄宿家庭之间,在饮食喜好(57.14%)与文化冲突(51.02%)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参与调研的澳大利亚中学老师则认为中国学生在沟通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与中国学生扎堆且不愿意跟当地学生沟通”(46%),“学生缺乏沟通意愿”(30%)。大部分中学生在澳留学期间都会感觉“想家”(47.17%),“由于缺乏独立生活技能而备感压力”(32.08%)。
相比之下,赴澳读本科和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整体适应得不错。读本科的学生主要对学业的担忧较多。该《报告》建议,低龄留学生在出国前有必要进行英语的强化培训,家长要有意识地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海外学游或夏令营,让孩子提前了解国外中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西方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出勤率的重视。孩子留学期间,家长也应与学校保持联系,定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此外,《报告》还对中国留学生赴澳选读的专业及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数据显示,赴澳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专业选择集中在商科(47%)、工科(22%)、文科(11.90%)、理科(11.10%),紧随其后的是艺术(7.46%)、社会科学(4.48%)和医科(2.99%);赴澳读研的中国学生,专业的分布为商科(43%)、工科(20%)、文科(12%)、理科(9%)、设计(7%)、传媒(6%)。商科依然是热门科目,但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及就业形势的改变,中国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越来越理性。
近几年,由于澳大利亚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一些细分新兴专业应运而生,如工料测量、物业估价、物业管理、营建管理等,而风险管理、红酒营销等专业技能与商业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因其独有的特色也渐受热捧。《报告》建议,无论从移民角度还是就业的方向,这些专业都值得中国学生关注。
另外,根据澳中同学会在2009年至2017年间对19000多名澳大利亚留学归国校友就业情况的统计显示,澳大利亚海归集中就业的五大领域为商业服务(17.1%),金融与会计(16.0%),教育(13%),IT、工程与设计(11.3%),制造业(7.2%)。整体来看,澳大利亚归国校友从事大商科领域的占比约为42.4%,从事包括IT、工程与设计、制造业、能源、矿产、建筑等理工领域的合计占比约为24.4%。
《报告》对澳大利亚当地企业雇主的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当地雇主最看重的在澳中国留学生的职业能力分别为:口头与书面的沟通能力、主动性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满足所申请的特定岗位的要求,并认同应聘企业的文化。他们认为中国学生虽然工作非常努力并注重结果,但不常分享观点且较为保守。
他们建议,中国学生需提升沟通能力,尤其是英文职场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应聘和工作时,需要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定位,加深对企业战略、企业产品与企业文化的了解。(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