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修宪:走进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屠海鸣

大公报社评:预算案敢花大钱 医教扶贫是重点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将发表二○一八至一九年度财政预算案。连日预算案内容备受各方关注,原因有二,一是新一份预算案将具体反映林郑政府的施政新风和理财理念,二是新一份预算案将录得高达一千五百亿的巨额盈馀。

  连日有评论认为,林太事事亲力亲为,预算案也不会例外,陈茂波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政府施政是一个整体,财政是施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盈馀如何运用直接影响到特区的经济、社会、民生和发展,因而不可能出现什么孤立的、特首不能过问的预算案。

  而另一方面,今年预算案受关注热度空前高涨的原因,主要是拜巨额盈馀所赐。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回响是正常和合理的,有助特区政府和“财爷”更好制订出一份切合社情民意的预算案,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和“刀口”上,令预算案真正发挥到利民纾困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眼前,预算案的具体内容仍未揭盅,但从连日“财爷”网誌文章和各界透露的信息看来,“大手笔”或“敢使钱”,将会是新一份预算案的基调。

  事实是,“细眉细眼”或畏首畏尾,向非林太作风,早在参选政纲以至首份施政报告中,林太对基本法规定的“量入为出”已经有大胆的诠释,对前任“财爷”㩒住荷包不肯使钱的做法大不以为然,明言钱要用在推动发展和构建未来方面才有价值。另一方面,关注扶贫、恤老护幼,是林太为官多年的工作重点和强项;而重视医疗、教育、创科和创业,则是其履任特首新职以来的关切范畴。

  如此“举一反三”已不难明白,在特区政府整体施政方针和目标之下,加上“财爷”陈茂波本人来自专业、不擅“攞彩”、比较谨慎的性格,今日公布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内容,即一千五百亿巨额盈馀“何去何从”、花落谁家,已可“思过半”矣。

  可以相信,医疗、教育、扶贫、“双创”将会是分享巨额盈馀的“大户”,医疗经常性拨款将增加一成而达到六百亿,用于增建医院、增加病床数目和医科生名额;教育方面,小学“一校一社工”有望梦想成真;综援、长津“出双粮”,中产退税额提高;所有合资格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包括幼稚园、中小学、大学学生,每人可获派现金二千元;还有注资“双创”基金、豁免酒店旅行社牌照费、支援本地体育发展等等,“宽减免”范畴之广和幅度之大,都是罕见的。

  毫无疑问,立足长远、面向未来,着重构筑好医疗、教育、扶贫、创新等社会基础环节,取向是正确和必要的,也会得到市民和业界的支持。不过,在恆有馀力之下,如能更好把握时机,把部分盈馀用现金方式回馈市民,则不仅人人有份、个个高兴,有助改善社会氛围,于红利共享、还富于民的理财理念而言,也是并无什么相悖和不可以的。坚持“不派”,较为可惜。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