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作家杨渡的评论文章指出,大陆有什么好?它的整体经济是向上的,未来的市场是可期的,讲得直白一点,它有发展的可能,有未来的天空,而台湾呢?台湾年轻人的天空在哪里?天天喊着台独口号却不能给年轻人未来的执政者,能有什么希望?政治迷狂可以关门自爽,但有志气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有不陪你玩,选择走自己的路了。
评论摘编如下:
朋友从大陆回台,我们谈到最近在欧洲、大陆所遇见的台湾年轻人,内心非常感叹,但也很佩服。
几年前,台湾人在大陆工作仍有一片优势,薪水也比大陆一般高一些。现在是台湾很多青年自觉地往大陆走、往岛外走,他们不再期待高薪,也不怕苦,更不是冲着大陆给台湾青年的创业优惠政策。再多的优惠政策,总有结束的时候;再多的钱,也有用完的时候。创业要的是什么?年轻人要的是什么?
年轻人要的是未来的天空。可惜台湾看不到未来的天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一夜讨论后,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既感到悲哀,却又为台湾年轻人的勇气感到佩服。
现在的台湾,有什么创业的机会吗?除了做咖啡馆、文化空间、文创小店,还有什么?工业技术上的专业,要投入的资金相对高,技术门坎也高,更何况年轻人也没那个机会。像美国那样发展信息网络商机吗?台湾的市场太小,商机太少。只有小资金、低技术的个人出版、文创小店、文化咖啡馆,还有一点机会。
几年前,大陆观光客还多的时候,到南部、东部乡下开一间民宿,卖一点清新文创商品,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但现在两岸观光紧缩,民宿一片倒闭潮,这个机会也结束了。而出版业与独立书店也都面临经营的困境。几年前台当局文化部还出钱补助民间创立书店,以鼓励文化风气。但经营岂只是靠一次补助就够了,长期的经营才是问题。独立书店如果不靠咖啡馆来支撑,光靠卖书根本无法生存,现在关店潮正在发生。
至于号称可以展现台湾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特色的独立出版,说得直白一点,主要是靠业外收入,甚至家人的支助,来补助出版的亏损,要不就是靠自己去找其他的工作,用薪水来养出版的志业。能生存者几希?
前不久去一趟韩国,参观坡州出版城,看到韩国有意识地让出版相关产业集中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一个集中的出版城市,周末举办活动,让它因文化而成为观光的小城,未尝不是一个出路。但它用了十几年的奋斗,才终于形成规模,台湾的政权这样轮替,政策多变,谁要跟台当局走?
至于影视产业出走的就更严重了。一些知名的导演、演员相继在大陆设点,或干脆把公司搬去北京、上海,一方面是便于接大陆工作,另一方面是洽谈合作容易。
几年前太阳花学运的时候,听一位年轻人说过,他无法理解台湾人为什么抗拒服贸协议。一边是大陆广大的市场,一边是台湾小小的市场,双边互相开放,台湾以小搏大,得利者是台湾,偏偏台湾却怕大陆进来。他很不解地问:一边大,一边小,你怎么就不敢放开拼一拼?
回想起来,当初所惧者,根本是无端的。台湾该做的不是怕大陆资本进来,反而是该借此进入大陆市场。这才是一条活路。
当年不开,如今只是逼得台湾年轻人、文化人在无出路之中自行去大陆打拼,变成出走潮,该怪谁?
大陆有什么好?它的整体经济是向上的,未来的市场是可期的,讲得直白一点,它有发展的可能,有未来的天空,而台湾呢?台湾年轻人的天空在哪里?现在,大陆沿海大城市的薪水已比台湾高,有战斗力的年轻人要找未来的战场,发挥自己的能耐,创造自己的天空,能不出走吗?
关键还是未来的天空。天天喊着台独口号却不能给年轻人未来的执政者,能有什么希望?政治迷狂可以关门自爽,但有志气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有不陪你玩,选择走自己的路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