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标普调降中国主权评级 财政部逐条反驳:错误决定 误读中国经济

标普调降中国主权评级 财政部逐条反驳:错误决定 误读中国经济

  新时社网9月22日讯(记者海岩 北京报道)在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四个月后,9月21日下午,标普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展望调整为稳定。这是自1999年以来,标普首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对此,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直指,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并逐条反驳标普调降评价所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财政部表示,标普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是对中国经济的误读。

  标普称,此次下调中国评级主要是因为中国信贷增速过快以及债务负担等问题。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信贷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及融资结构等的综合反映,受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部门的储蓄大量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高储蓄支撑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至于标普质疑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在举债支持公共投资,财政部指出,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法律上是不成立的。截至2016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01万亿元,中国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占GDP的36.7%。

  从中国经济增长看,这位财政部负责人表示,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经济增长的韧性及可持续性稳固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令人费解。未来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也指出,标普并不完全了解中国情况,忽略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币稳定的事实。仅仅根据一国债务规模及占GDP比例来评级有失偏颇,而且中国政府负债是可持续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Gordian Kemen等则指出,标普调降中国评级没有立即引起市场反应,评级调整也不影响其对中国经济或人民币走向的根本看法,维持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观点。#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