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贵州茶文化研究者周开迅:倾满腔热血 守一方文化

贵州茶文化研究者周开迅:倾满腔热血 守一方文化

贵州茶文化研究者周开迅:倾满腔热血 守一方文化

d1.png
周开迅

   人物名片

  周开迅,1963年生。汉族,四川达州人。出生于贵州余庆,生长于湄潭。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民族民间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古茶树保护与利用专委副主任、贵州省茶馆业协会副会长、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茶文化分会会长、湄潭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发表文稿数百篇(首),出版《浩叹》等诗文集8部,主编《茶的途程》《茶国行吟》《20世纪中国茶工业的背影》《永远的大学精神》等近30部文化专著。目前正致力于贵州茶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

  尾随周开迅,跨越贵州茶工业博物馆斑驳的铁门,空气迷蒙得如同云雾,远山远水和人家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水墨,似乎我们之前不是在进行文化遗产研究会筹备工作,只是品完佳茗后,接着品评山水。周开迅的背影厚实、笃定,这让和他一起工作了十来年、近距离接触了无数次的我们,仍然敬意深沉。

  贵州茶工业博物馆地处湄潭县城城南杨柳湖畔,建在一座占地40多亩制茶工厂里面。围墙外平坦的大道上,少有人迹。

  2003年,周开迅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组织挖掘整理湄潭永兴古镇历史文化。那时,湄潭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很是淡漠,甚至不以为然。然而,他并不气馁,在筹措经费、出版各类文史书籍的同时,上下呼吁,勉力坚持。茶工业博物馆旁边是刚建成不久的高楼大厦,他原本建议过另行选址,将茶场、茶科所这一带整体保护下来,如今也只有作罢——历史的面目已然被改写!当前,摆放在博物馆那套全国仅有、上世纪50年代末由湄潭茶叶科技人员自主研制的木质红茶生产线差点被当做废品卖掉,就连这块地也差点成了开发商的。周开迅多方奔走,才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保留下来,成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由于他本人在茶文化研究上的影响力,没花一分钱,就从羊艾茶场拉来几大车珍贵文物。省里其他地方的茶文化遗产守护人士,也主动向博物馆捐献了不少珍贵的文物。

  如果近距离接触周开迅,你会发现,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他身上都散发出一种气质,如金石之坚,如流水之百折不挠。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吃力且不一定讨好的事,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他出版了浙大文化和茶文化系列书籍,也保护了几十处茶文化遗产。 2016年秋,美国西方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学学者爱利克斯博士(中文名戴震)拿着他主编出版的《茶的途程》这本书,万里迢迢,在湄潭这个偏僻的内陆小县找到他时,他微微笑着,并不意外。爱利克斯博士说,湄潭的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等文化遗产,是湄潭的,亦是世界的。2016年底,他卸掉了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却没有借此推卸掉心中的使命,反而给自己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成立湄潭文化遗产研究会,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得更广泛,更深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许多文物危在旦夕,周开迅心甘情愿把一生都奉献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在桂林医院做手术住院期间,仍然没有放弃工作,通过网络远程审稿,主编了《筑梦家园》《八年抗战在湄潭》等文史书籍。无菌室厚厚的玻璃,隔开了亲人,隔开了朋友,但隔不断周开迅捍卫这方厚土的决心。他用他的努力连接起历史和未来,也连接起湄潭通向世界的大道。

  细雨悄然纷扬,周开迅健步如飞,和另几位同仁赶赴另一个会议。看着他坚如磐石的背影,我的心亦变得踏实而坚定:前行的路上有他,所做的一切自然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问:您最先挖掘地方文化是什么时候,是怎么想的?

  周开迅:我是2003年开始接触地方文化的,第一个课题是挖掘整理湄潭永兴古镇的历史文化。因为永兴古镇是著名的黔北四大商业古镇之一,加之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等机构迁建至此,后来又涌现出著名作家石果、著名民营企业家陶华碧等人士,进一步增加了其文化底蕴。我的初衷是以此为切入点,推动打鼓、鸭溪、茅台等商业古镇文化遗产的同步挖掘并整理出版。后来这个愿望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

  由此,我开始了从文学创作向文化研究的转型之旅,15年间先后主要从事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村落文化等方面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问:这么多年来,让您感到最艰难的是什么?

  周开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茶文化遗产的保护。湄潭不仅是贵州茶业第一县、全国茶业第二县,同时也是全省、全国茶文化重镇。境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茶文化旧址和古茶树,尤其是自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留存了中国现代茶业以来的海量茶叶科研与生产旧址、厂房机具、科研器具、珍贵文献资料等,是不可多得的茶文化遗产。尽管我们一边普查登记呼吁保护,一边研究发掘展示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茶叶旧址差不多消失了一半左右了!值得庆幸的是,核心的内容基本保存下来了。

  问:最让您高兴和感动的事是什么?

  周开迅:2008年,我策划主编的第一本茶文化图书《茶的途程》出版发行。2009年6月,《贵州日报》以较大篇幅刊登了对我的专访。这本书后来还岀了第二版,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确立了湄潭乃至贵州在中国现代茶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问:您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您还会怎样做下去?

  周开迅:虽然这些年来,因为坚持不懈地呼吁保护相关的文化遗产,的确也受到了不少委屈和误解。但是,我从来没有因此放弃,因为放弃的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是放弃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假如一遇困难就放弃,那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就没有了希望。

  在我主编的即将面世的新茶书《贵州茶何以贵》中,我对贵州茶文化研究提出了40多项基础课题构想。我认为,贵州茶文化界现在还得埋头苦干,展开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后在全国才有地位有话语权。这自然是寂寞的,但是绝对值得!关于贵州茶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我已和贵州生态博物馆丛书主编、知名文博专家胡朝相先生联系了,适当的时候我们将联手推动在古茶区创建以古茶文化、村落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全省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问:讲一讲您生活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

  周开迅:我主持建设的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之中心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贵州茶工业博物馆馆群终于在2013年9月建成开放。从此,贵州茶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很大的“家”,贵州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我的团队的荣誉和骄傲,更是交给关心支持贵州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一份很好的答卷。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