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留学特快 >> 福建锦尚保护革命历史文化 铭记爱国华侨赤子之心

福建石狮两座大厝中西合璧 见证侨胞桑梓之情

  两座中西合璧的大厝 见证手足之情

  在(福建省石狮市)灵秀镇彭田村鹏山下,有一座别具一格的番仔楼——曙光长明(俗称“长明楼”)。虽然这座番仔楼只有一层高,而且是石混结构,但其中西合璧的风格显得很有特色。而在离彭田村只有两三公里远的晋江市龙湖镇历山村,也有一座类似的建筑,和“长明楼”都由同一个人建造。据说这两座与众不同的番仔楼蕴藏着一段深厚的手足之情。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其中的故事。

  A 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 成为闻名于菲律宾的“磅秤大王”

  近日,记者首先来到鹏山工贸学校旧校区前的“长明楼”。记者在院子里看到房屋山花上用红砖片镶嵌而成的四个大字——“曙光长明”,而山花装饰使得这座房屋像一艘正要启航的轮船。

  说起这座房屋的建造者,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蔡绍长。而如今居住在“长明楼”里的主人是其弟弟蔡绍世,一位90多岁的老人。

  蔡绍长为什么要建造这么一座别具一格的房屋呢?

  蔡绍世老人虽然身体欠安,但一说起这座房屋的历史及其哥哥蔡绍长,便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长兄绍长,出生于1922年,逝世于1970年。自幼聪慧的绍长,15岁远赴菲律宾谋生。到菲律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杂货店当店员,经过几年的打拼,蔡绍长积累了一些资金和丰富的经验。洞察商机的他经人介绍,收购了当时日本战后遗置的旧磅秤,并经过精心分类、整理、拼装、翻新,蔡绍长租赁门面开了一家磅秤专营店。蔡绍长凭借勤劳双手、聪明才智以及诚信经营,生意日益扩大,事业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闻名于菲律宾的“磅秤大王”。随着菲岛事业稳步发展,其家族回国投资三益钢铁企业等实业。

  事业有成的蔡绍长,不仅寻找机会回报家乡,而且不忘兄弟的手足之情,为当时留在家乡的弟弟蔡绍世建造了一座番仔楼,还为已经嫁到晋江龙湖历山的妹妹蔡秀腊也建了一座别具的房屋。这深厚的手足之情至今仍然在彭田村流传着。

  B 两座房屋既见证了浓厚的手足之情 也承载了建造者对家乡的桑梓之情

  蔡绍世说,长明楼建于1963年,于1967年竣工,是其兄长蔡绍长从菲律宾汇款回国建造的,“曙光长明”寓意着其家族就像早晨的阳光永远明亮。蔡绍世有兄弟三人,大哥二哥分别前往菲律宾、香港打拼谋生,只留下绍世一人在家乡。事业有成的蔡绍长,常惦念家乡兄弟绍世的生活状况,一次回到家乡看绍世居所简陋拥挤,就毅然集资汇款回乡,择地兴建大厝,而身在家乡的小弟绍世则尽心竭力指挥监督建厝,历时四年建成。

  “长明楼”虽不算高耸壮观,却别具一格,其造型优雅大方,集闽南传统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工艺价值高,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水泥花砖、花玻璃等让人惊叹。该房屋坐南朝北,徜徉在“长明楼”庭院中,只见大门的门楣上镶着“热爱祖国”,记人们不禁为海外游子对祖国热爱之情所感动。房屋正大门上方的山花房写着“东风万里”,可见主人对生活的热爱。

  房屋北面和西面由5根石柱子构成一个独特的骑楼柱廊,柱廊外就是一个绿意葱葱的庭院,并设有水塔、水井等配套设施,总面积达900多平方米。其配置的水塔,主要用于家中食用、洗漱之需及现代冲水式马桶设施,在当时很是前卫,不过那年代彭田村还没有用电设施,只能靠人工手摇滑轮抽水上水塔。楼上的阳台栏杆装饰别致,当时已采用瓷器碎粒(“碗月”)水磨雕饰,灵兽花草,栩栩如生。外墙使用细雕白色花岗岩装饰,颇为大气。偌大的窗户采用透明花玻璃镶嵌,处处展现了独特的异域风情。

  “长明楼”外观虽显洋气,但屋内格局却是地地道道的闽南古大厝风格,均按传统的闽南民居木石结构建造,是标准的“三开间、四榉头、带护厝”。由于主人保养得当,雕头刻窗花的木质隔墙依然古典十足。

  蔡绍世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设计图纸,该图纸是蔡绍长特地邀请菲律宾建筑工程师设计的。

  “长明楼建成后,大哥还出资为妹妹蔡秀腊在历山村兴建一座类似的房屋。”说到这儿,蔡绍世有些激动。感激大哥绍长事业有成之后,不忘兄弟、兄妹手足之情,慷慨出资帮助弟弟和妹妹建造房子。

  拜访蔡绍世后,记者在蔡秀腊女婿的带领下来到晋江龙湖历山蔡秀腊的老房子一探究竟。记者获悉蔡秀腊老人早已不住这儿了,虽然与长明楼相比,这座房屋简单些,但依然可以看出房顶上的“异国风情”。房屋面积大概有180平方米,屋前还有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厝埕。无论房屋简单或是华丽,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有这样一座宽敞的房屋居住,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蔡绍长虽旅居海外,仍心系故土,始终关心挂念着家乡公益事业,不忘回报家乡,捐资兴建位于现关帝庙左侧的一排仓库,供家乡生产队使用。同时还赠送当时的“农家宝贝”——抽水机,供集体灌溉农田之用,但他不幸于1970年故世,其情牵故土、造福桑梓的爱国情怀,长期为乡人所称道。

  站在“曙光长明”番仔楼五脚架站台上,放眼望去,村中新建的高楼幢幢拔地而起,彰显时代的进步,而立于鹏山下的这座五十多年历史的小洋楼,仍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作为彭田众多带着历史光芒的番仔楼,这座具有中西合璧的“长明楼”,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记者 王秀婷)

【责任编辑:罗丹】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