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大破解幽门螺旋桿菌在人胃内“以毒维生”机制。图为黄锦波(左二)与研究团队\中大供图
新时社网12月6日讯 消化性溃疡、胃癌或将“有得医”。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黄锦波与其团队,破解幽门螺旋杆菌在人胃内“以毒维生”机制,揭示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幽门螺旋桿菌在人胃内,利用有毒物质镍离子,激活可以中和人体胃酸的酵素,从而令病菌在人胃中繁殖。该发现有助开发对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新药物,研究结果昨日在国际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刊登。
蛋白质起保护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全球一半的人口,并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更是唯一能够在人胃高浓度酸性环境中生存的病菌。幽门螺旋杆菌之所以能够在人胃生存,因为它本身会产生尿素酶。这种酵素会将胃内的尿素分解,使之释放出氨,从而中和胃酸,惟尿素酶需要接收镍离子才能发挥作用。黄锦波指:“游离的镍离子本身是有毒的,因此幽门螺旋杆菌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镍离子传递至尿素酶,又不在细胞内释放有毒物质。”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四种辅助蛋白UreE、UreF、UreG和UreH来传递镍离子,团队最终发现UreG辅助蛋白是输送镍离子的关键。黄锦波解释,“UreG允许镍离子从UreE通过UreG,最后传递至尿素酶。因为传递过程在辅助蛋白之间进行,有毒的镍离子没有机会进入细胞内造成破坏。”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活依赖于尿素酶的活化,黄锦波认为抑制镍离子的传递可作为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新策略:“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加,我们希望在抗药性问题恶化之前,开发新的抗生素靶标。”研究团队正利用蛋白质结构来协助筛选能抑制尿素酶活化的药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