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五年巨变]创新活力爆发 科技铸国重器

[五年巨变]创新活力爆发 科技铸国重器

  图: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驻留空间实验室30天刷新中国纪录。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中国突破空间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

  新时社网9月15日讯(记者 刘凝哲)从38万公里外玉兔号月球车发来的信息,到海斗号潜水器在万米深海传回的图像;从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的探索,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从冲上云霄的大型客机C919,到领跑全球的超级电脑神威.太湖之光;还有吸引着全球科学家目光的量子卫星、FAST望远镜等尖端科学装置,屡屡突破的基础科学领域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举世瞩目。科学春天再次来临,创新意识正融入国人血液,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的讲话,吹响了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攻号角。五年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创新的活力,源自于不断深入的改革。五年来,中央出台多个文件明确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厘清制约科技创新的问题,理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系。产学研几张皮、僵化体制对科研人员束缚过多等沉疴已久的问题得以解决,社会整体的创新意识被充分激活。

  上天入海 不断开拓边界

  举国之力办大事,是中国特色体制。正是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社会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拉升。2013年12月,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2016年10月,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五年来,中国将数十颗卫星成功发射到太空,北斗导航、高分专项、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通量通信卫星等世界一流水平卫星,正在国民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发挥着强大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对海洋的科学探索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及作业在16年6月创下10767米纪录,中国深海科考进入万米时代。

  战略科研领域弯道超车

  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给科学探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6年,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将科学家梦寐以求的量子科学试验搬到太空,令中国在量子科学这一战略性研究中实现全球领跑。中国还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等空间科学卫星送入太空,为人类探索未知空间奉献力量。

  2016年,筹建长达22年的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落成。2017年,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中国目前有23个正在运行或在建的大科学装置、7个已批准立项的设施,涉及时间标准发布、遥感、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地质、海洋、生态、生物资源等众多领域。中国科学家依靠国外科学数据展开研究的情况正在改变,更多外国科学家开始期待与中国合作,以此参与到最尖端的研究中。

  军民科技合力 打通任督二脉

  纵观近代历史,尖端科技往往产生并最先运用于军事。但庞大的军工体系如不能与民间良好融合,会拖累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服役、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等等,军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另一场由习近平亲自挂帅的军民融合攻坚战也拉开序幕:越来越多民企开始为国家重大军工工程贡献智慧,源源不断的尖端军工技术转化民用改善百姓生活。军民融合的任督二脉正在被打通,科技合力发展的成果正在显现。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科技创新精神植根于民间的五年。曾几何时,中国被称为山寨大国,如今移动支付、高铁、电子商务、共享单车则被外媒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除高铁外,其他三项都是来自于非官方机构的成果。在专家看来,这些科技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一系列统计数据,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飞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22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和第二大知识产出大国。2016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5500亿元,比2012年增长50.5%。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比2012年增长50.8%。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